幾臺不同類型的大型機械正在配合作業,一臺挖掘機將建筑垃圾源源不斷送入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機內,粉碎成粗細不同的骨料,再由分篩機震動分篩……近日,曹家務鄉南曹家務村舊村拆除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據了解,廊坊臨空經濟區永清片區首批七個村街拆除工作日前全部完成。目前,正在對拆除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分篩,使廢棄資源能夠再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施工方負責人李東水介紹:“現在,我們在南曹家務村設立了兩處建筑垃圾粉碎點。這些垃圾經過設備處理生產出四種規格建筑材料:砂土、顆粒土、1~3cm的骨料、4~8cm的骨料。這些骨料都可以再生利用,每天的工程量大概是2000立方左右。我們會用最短的時間,加班加點完成這項工程。”
走進曹家務鄉南戈奕村舊村拆除現場,挖掘機、破碎機、分篩機也正在高速運轉,將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分篩,幾臺推土機將破碎分篩好的骨料整齊堆放。現場技術人員袁李超告訴記者,這些粉碎好的骨料將用于后續的建筑當中,實現資源再利用。
“現在正處于建筑垃圾粉碎再利用階段,骨料、砂土、顆粒土,經檢驗合格后,將利用到項目部建設、試驗路建設、景觀建設中,替代原有的傳統施工中的AB料、基配料等材料,實現資源再利用。”中鐵十六局技術人員袁李超說。
據了解,廊坊臨空經濟區永清片區首批征遷涉及七個村街。各村街在拆遷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相對較多,如果采取填埋或堆放等方式處理,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針對這一問題,廊坊臨空經濟區永清片區相關負責人多方考察后,確定了將建筑垃圾進行粉碎處理、再利用的方案。
廊坊臨空經濟區征遷指揮部永清指導組組長徐嘉良說:“我們通過到河南、北京、雄安實地參觀考察真實案例,最終確定了建筑垃圾粉碎再利用。通過粉碎、篩分,確定四種骨料規格,用于臨時路路基的回填、換填。建筑垃圾再使用,節省了建筑材料,也節約了成本。”
廊坊臨空經濟區永清片區在和諧拆遷的基礎上先行先試、勇于創新,走出一條綠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路。下一步,廊坊臨空經濟區征遷指揮部將探索把建筑垃圾粉碎的骨料用在臨空家園景觀內的景觀打造、塑造和路牙石、滲水磚等多方面和多個領域,真正做到綠色拆除、環保綠色,使建筑垃圾做到“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