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我國組織實施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這項行動在提高我國礦產資源保障方面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未來還有什么樣的考慮?近年來在推動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有什么重大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中共中央宣傳部9月19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并就記者關心的問題做出答復。
十年來,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嚴格保護耕地,保障資源供給,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持續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實現增長,煤炭、鎢、鉬、錫、金、稀土、磷、石墨等礦產品產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試采取得重大進展。依法依規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和用地供給,有效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城鎮住宅、公園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比例大幅度增長,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表示,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是自然資源部的一個基本職責,是“兩統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自然資源部按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按照加強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依法治理的原則,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十三五”以來,重點在“三區四帶”部署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完成修復治理面積200多萬公頃,同時圍繞礦產資源集中分布區,特別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這些我國區域重大戰略涉及的地區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修復面積達到了28萬公頃。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介紹,2011年開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組織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年來,形成了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在開采消耗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主要礦產保有資源量普遍增長。
一是石油、天然氣新發現23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8個千億方級大氣田,非油氣礦產新形成32處資源基地。
二是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占了全國一半以上,產量約占全國的1/3。西部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和產量均占全國80%以上。海域油氣產量約占全國1/4。特別是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產量超過3000萬噸,新增產量明顯增加。另外,我們還新形成了32處非油氣礦產資源基地,有25處都在我們國家西部。
三是80余座老礦山新增資源量達到了大中型規模,近800座生產礦山不同程度地延長了服務年限。
四是我國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不斷提高,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率由24.7%提高到45.5%,重要找礦遠景區調查工作已經全面覆蓋。
五是“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固體礦產勘查區“三位一體”找礦預測理論等科研成果,極大地支撐了國內的找礦行動。
六是發布煤炭、鐵等124個礦種“三率”指標要求,遴選推廣360項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及裝備,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了9個百分點,固體礦產開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個百分點,選礦回收率平均提高9.5個百分點。
七是推進修訂《礦產資源法》,深化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形成了我國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新規范。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突出緊缺戰略性資源,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加大勘查特別是精查力度,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切實增強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