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四季度,各地迎來了沖刺全年經濟目標的關鍵期。
近期,多地召開經濟部署會議,就四季度經濟工作做出安排。其中,搶抓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成為重點內容。
“金九銀十”施工旺季,重大項目建設正酣。近期,各地啟動新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涉及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城市更新、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從9月底以來,已有重慶、四川、安徽、湖南等地召開重大項目開工儀式,一大批項目陸續開工或投產。據不完全統計,四季度各地開工新項目總投資已超過2.2萬億元。專家表示,推進重大項目在四季度加快落地,有助于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推動投資持續恢復增長,將為做好明年投資工作打下基礎。
隨著國家基建重大項目的陸續開工,砂石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材料,需求量也將出明顯的增長趨勢,不僅帶動了砂石供應鏈的發展,這為砂石行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推動了經濟的增長。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能夠發揮擴大有效投資和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這無疑釋放出經濟企穩向好的信號。
重大項目密集“上新”
10月7日,安徽省舉行2023年第四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共開工重大項目1089個,總投資7074.6億元,涉及制造業、基礎設施、民生等多個領域。9月25日,四川省1874個重大項目啟動建設,總投資達10808億元。9月21日,總投資593億元的58個重點項目在雄安新區集中開工,掀起第四季度項目建設新高潮。9月20日,重慶市29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
新項目緊鑼密鼓開工,在建項目也在全力推進。中秋國慶假期,各地搶抓施工黃金期,重大項目建設“不打烊”。
在重慶,我國首條橫穿大巴山腹地的西渝高鐵施工現場,中鐵十七局等單位的3000多名建設者堅守崗位,路基、邊坡、隧道、橋梁等177個工點同時施工,連點成線、齊頭推進、全線開花。在山西,由中鐵六局建安公司參建的集大原鐵路工程山陰南站項目建設不停工、不斷檔,緊張施工趕進度。該鐵路全線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山西、內蒙古西部與中南、華東、華北地區間的聯系。在江蘇,張靖皋長江大橋北航道橋南錨碇A3標項目施工現場,中交路建公司工作人員抓緊進行深層地基加固作業。截至10月7日,項目已施工1549根加固樁,占加固總量的62%,較原節點目標提前1個月,為明年汛期前完成基坑封底奠定了良好基礎。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6.7個百分點,對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比前7個月提高5.4個百分點。
“重大項目是各類生產要素的重要載體。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也是整合要素資源、激活要素潛力的過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認為,重大項目建設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關鍵力量,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加快恢復的過程中,發揮好重大項目建設牽引作用,對于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有突出意義。
專項債發行提速穩投資
今年以來,我國扎實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基本下達完畢,推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并持續加強用地、用海、用能、環評等要素保障。
與此同時,地方專項債發行情況在三季度表現搶眼。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專項債已發行34492.9億元,按照全年3.8萬億元的新增專項債限額計算,發行進度已超過90%。推動一大批惠民生、補短板、強弱項的項目實施,有效發揮了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地方專項債能夠為重大項目投資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受訪專家表示,各地加碼穩增長政策、專項債發行提速,有助于推動重大項目加快開工進度。預計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再度加快,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增強。
前8個月,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4%,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3.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3.4%,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4.8%,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3.4%。
為更好發揮投資穩增長效應,專項債發行速度加快。“8月份各地專項債發行明顯提速,9月份專項債發行進入沖刺階段,當月發行3569億元,大幅高于上年同期,全年新增額度基本發行完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9月份新增專項債資金投向基建領域占比較高,8月份基建相關財政支出增速亦顯著加快,這都會對基建投資形成有力支撐。
目前,已有福建、陜西等地宣布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完畢。陜西省財政廳表示,將緊盯已發行專項債券項目建設和資金支出進度,通過周調度、月通報、專項督導等措施,促進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充分發揮專項債券穩投資、補短板、惠民生的積極作用。
促進投資高質量發展
眼下,全年經濟運行進入最后一個季度,各地部署做好四季度經濟工作,打好“收官戰”。其中,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工作重點之一。
遼寧省提出,要不遺余力抓項目、擴投資,加強對投資運行及項目建設的動態分析調度,統籌抓好簽約項目開工、開工項目投產、投產項目達效,加快投資進度、提高投資增速。貴州省提出,聚焦產業發展和重大民生需要,深入謀劃、實施和儲備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持續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運用市場機制促進項目建設、優化投資結構。近期,北京、西安等地還啟動了2024年重點工程征集工作,以確保重點項目建設良好有序接替。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今年以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放緩。一些地方財政運行呈現緊平衡狀態,難以像過去那樣通過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來拉動整體投資、促進經濟恢復。制造業投資受國內需求不足和外部需求不確定等因素影響,四季度仍面臨較大壓力。房地產投資則有可能在四季度收窄跌幅。“四季度做好穩投資工作,一方面要盡快把專項債發完用好,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各地的化債工作,并通過城中村改造、民生領域投資等,盡力托舉基建投資。”王軍說。
“隨著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提質增效,基建投資仍將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促進基建投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做好項目儲備和謀劃,做好投資效益的精準測算,確保投資建設進程平穩有序。”魏琪嘉認為,從投資整體情況看,制造業轉型升級、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民生領域投資建設等將為投資注入發展新動能。特別是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產業升級蘊含的投資需求是巨大的,關鍵是要形成助推產業升級的政策合力。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表示,下階段,要繼續拓展促投資政策空間,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重大項目;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全面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抓緊推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地見效,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促進投資高質量發展。
重大基建項目建設對砂石需求的拉動作用意義重大,砂石行業在這一時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砂石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在保障基建項目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大對基建項目的支持力度,為砂石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共同推動砂石行業的健康發展,為國家的基礎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