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綠色已成為砂石行業的發展底色。現階段,砂石行業競爭態勢越發嚴峻,面對復雜的行業環境,砂石企業紛紛開始探索轉型升級之路。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全新背景下,砂石企業更是進一步加快數字創新、資源綜合利用等,向綠色智能發展全面邁進。
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也是推動砂石行業綠色發展變革的全新機遇!
在砂石礦產相關領域,《意見》要求:
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加強土地、礦產等各類資源的全過程管理和全鏈條節約
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合理開發,提高開采效率,加強低品位資源利用
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持續更新相關約束性標準,建立健全產能退出機制
合理提高新建、改擴建項目資源環境準入門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
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推廣綠色建造方式,優先選用綠色建材,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
……
《意見》提出兩個階段目標:
到2030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增強,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泛形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顯著進展,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軌道,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同時,針對不同領域,《意見》提出量化工作目標: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等。

據悉,《意見》主要圍繞5大領域、3大環節,部署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等。
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加強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加快關鍵技術研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雄安新區綠色發展高地等方面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首提“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在新公布的《意見》中,有不少新表述,比如“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等等。
在“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方面,《意見》中提到,“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首次提出“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劉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等地區本身就有一些綠色低碳產業的集聚,比如說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等等,產業基礎和配套好,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明顯,應該繼續做大做強,加快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建設。
在“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方面,《意見》中明確,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筑建設運行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
《意見》中還特別提到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推動各類用戶‘上云、用數、賦智’,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
首次全面推進“綠色消費” 供需兩側發力
綠色消費,和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新公布的《意見》中首次對“綠色消費”進行系統部署。

《意見》中明確,優化政府采購政策,拓展綠色產品采購范圍和規模;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發放消費券、綠色積分等途徑,鼓勵企業采取“以舊換新”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鼓勵用戶擴大綠色能源消費等。
在供給端,《意見》中提到,引導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推行綠色制造、采用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回收利用資源,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加強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建設等。
劉瓊提出,消費領域的綠色轉型,還是需要源頭、過程、終端等各個環節的協同配合。這次《意見》中提到的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加強綠色產品和服務認證管理等等,其實也需要通過進一步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來激發綠色消費的活力。
完善綠色轉型政策體系
此外,《意見》還從財稅政策、金融工具、投資機制、價格政策、市場化機制以及標準體系六個方面持續完善綠色轉型政策體系。
財稅政策方面,積極構建有利于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和資源高效利用的財稅政策體系,落實相關稅收優惠,完善綠色稅制。
金融工具方面,延長碳減排支持工具實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轉型金融標準,積極發展綠色股權融資、綠色融資租賃、綠色信托等金融工具。
投資機制方面,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重點項目積極予以支持,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參與綠色低碳項目。
價格政策方面,深化電力價格改革,完善水價政策,推進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改革。
市場化機制方面,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
標準體系方面,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加快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完善可再生能源標準體系和工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