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規劃(2024—2030年)出爐。規劃主要包括規劃目標、處理利用體系規劃、治理體系規劃、近期重點工作等7個方面內容,對進一步完善我市建筑垃圾“產—運—處”全過程管理體系將起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動建筑垃圾減量排放、規范清運、有效利用、安全處置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目標 2030年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低于85%
規劃明確,到2025年底,市區從源頭產生到末端處置的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管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形成工程渣土回填利用、工程泥漿干化再利用、拆除垃圾和工程垃圾資源化利用、裝修垃圾分揀處置利用的分類處理體系;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70%以上。到2030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其中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低于85%。
規劃要求,市區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00噸(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00噸(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裝配式建筑比例達到50%,全裝修住房比例達到50%;收集運輸環節更加安全有序和綠色環保,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率達到100%、備案率100%,建筑垃圾密閉化運輸率達到100%,車載衛星定位安裝率達到100%,新能源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得到積極推廣使用,建筑垃圾實現分類收集、應收盡收、分類運輸;建筑垃圾處置水平與揚州城市發展相匹配,市區統籌規劃建成一批規范的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和工程渣土消納場,實現建筑垃圾處理全覆蓋。
方式 我市建筑垃圾有4個去處
【調劑消納】這一方式主要針對工程渣土,主要采用回填的方式實現綜合利用,以市場平衡為主。回填的區域,一是需要渣土的施工工地或單位;二是在公園、街頭綠地等堆山造景,形成一定高度的假山,創造公園、街頭綠地新的觀景制高點;三是根據防洪規劃、豎向規劃,利用需要提高標高的區域進行整體平填。回填的利用方式,最關鍵的是供需信息的共享,需要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城管等管理部門共享信息,使得工程渣土有適宜的使用渠道,可以節約大量土地。
【資源化利用】按照可再生性和可利用價值劃分:將建筑垃圾分為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熱回收的材料,以及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料三類。按建筑垃圾類型選擇處置方式,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轉運至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統一處理,工程渣土、工程泥漿進行區域內調劑消納。對于拆除垃圾,其資源化利用技術路線主要是粉碎后生產再生產品。再生產品主要包括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制品,以及再生骨料無機混合物。對于裝修垃圾,其資源化利用技術路線主要是進行分揀后的再利用。其中廢磚瓦、混凝土等主要利用途徑同拆除垃圾;天然木材、紙類包裝物、鋼材、玻璃、塑料等回收物,分揀后可分門別類地進行專項利用;膠黏劑、燈管、廢油漆和涂料及其包裝物等有毒有害成分,分揀后應按照危廢進行處置;其他膠合木材、石膏板的無法利用的,則進行填埋處理。
【棄置消納】填埋是一種傳統的建筑垃圾處理方法,需采取防滲、鋪平、壓實、覆蓋等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理。
【其他方式】焚燒是一種高溫處理方法,將建筑垃圾燃燒成灰燼和煙氣,不僅能夠減少垃圾體積,還可回收能源,但會產生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對焚燒設施的環保要求尤為嚴格,必須配備高效的脫硫、脫硝、除塵等處理設備,以確保排放的煙氣符合環保標準,從而達到高效、低污染的目標。
建設 45處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
對于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裝修垃圾,規劃明確,新建居住小區應在規劃建設時同步配套設置裝修垃圾收集點并與小區一并投入使用。老舊小區、沿街商鋪、公共建筑等,根據實際情況,可由所在社區負責選取場所,統一設置集中收集點,產生的裝修垃圾應及時清運,并對現有堆放處進行美化完善。農村地區以村為單位設置收集點。
裝修垃圾收集點用地面積不宜小于30平方米,同時應做好收集點場地地面硬化,四周做好排水設施,增加上水設施,裝卸垃圾時應灑水降塵。
在居所密集的中心城區和鄉鎮居民居住聚集區建設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居民產生的裝修垃圾由裝修垃圾集中收集點運往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進行暫存中轉。市區原則上以鄉鎮、街道(園區)為單位,1個鄉鎮、街道(園區)建設1個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面積較小的鄉鎮、街道(園區)可以聯合建設1個臨時堆放點,面積較大的鄉鎮、街道(園區)可建設2個臨時堆放點。按照要求,市區共規劃45處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其中現狀保留21處,在建3處,規劃新建21處,實現揚州市市區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