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建筑廢渣,投進轟隆隆的機器粉碎后,再壓實制成建筑材料加砌塊;榨完棉籽油的皂腳渣,把它“吃干榨盡”還能榨出脂肪酸,再向下游延伸,能制成柴油抗磨劑。
固廢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技術改造和延長產業鏈,實現“變廢為寶”。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9家“無廢園區”典型案例,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榜,成為全疆唯一獲此殊榮的工業園區。

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航拍圖。奎屯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下面,來看看這個園區是如何“變廢為寶”的?
——每天,大量建筑拆遷垃圾、路面混凝土板等,被運送到園區80萬噸/年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生產線,經過簡單的破碎、篩分處理后,用來生產骨料,水穩料等,產品逆襲成路基填料、各類磚、加砌塊等建材。
——鐵合金行業礦熱爐產生的冶煉渣,雖然是廢渣,但溫度高達八九百攝氏度,通過行車立即吊裝轉運到巖棉保溫電爐,用來加熱拉絲礦石制成巖棉,這樣一來電爐加熱成本大幅降低,生產出來的巖棉更具市場競爭力。
——新疆是棉花種植大區,棉籽榨油產生的皂腳處置一直是業內難題,園區10萬噸/年棉籽油皂腳深加工項目,可生產混合脂肪酸,再向下游延伸可生產柴油抗磨劑,不僅解決了奎屯周邊眾多棉籽榨油廠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還能實現較好收益。
——園區鋼鐵行業開展冶煉廢渣綜合利用,通過延長產業鏈,從鋼渣里提取錳、釩等金屬,不僅每年減少8萬噸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還可增加盈利5800余萬元。
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市、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三方共建。2010年7月,自治區將奎屯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奎屯—獨山子石化工業園合并,成立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初期,引進了一些鋼鐵、冶金、煤化工等資源型企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較大,剛開始這些固廢大多能用于建材行業,后來隨著建筑業需求萎縮,固體廢物堆積滯銷,沒有去處,逐漸成為環境問題。
2014年,園區環保部門統計,亂堆亂放的固廢達到8萬噸,在園區形成一座座小山包,該怎么辦?
在詳細調研考察基礎上,園區拿出方案,通過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這三招,推動園區逐步實現無固廢。
“減量化”即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延長產業鏈,將更多固廢“吃干榨凈”,減少固廢產生;資源化即將固廢當成資源,有針對性地引進匹配企業,利用固廢生產環保產品;“無害化”即實在沒辦法處置的固廢,將其進行填埋。
近年來,園區相繼引進建設7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對粉煤灰、爐渣、鋼渣、建筑垃圾、液體危廢等進行資源化利用,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經濟模式,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
2023年,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產生固廢69萬噸,其中65萬噸被當成資源循環利用,還有4萬噸進行“無害化”填埋處理。
距離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10公里處,已建成固廢填埋場5個,總容量140余萬立方米,能夠充分滿足園區企業固廢“無害化”處理需求。
把放錯位置的資源利用起來,今后園區將進一步激活“無廢細胞”,探索循環生態固廢治理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向著“無廢園區”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