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準格爾召鎮零碳智創空間,登高遠眺,一望無垠的植被盡收眼底,樟子松、云杉、沙棘、紫花苜蓿等鑲嵌在高低起伏的山巒中。這片復墾區曾經塵土飛揚,如今山清水秀,無論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還是前來打卡的游客,都對這個昔日礦坑發生的巨大變化贊嘆不已。
準格爾召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孫佳琪介紹,累計投入11.9億元推動5萬畝復墾區綠色礦山建設,現已復墾綠化4985公頃,栽種苗木622萬株。鎮里各個村集體經濟公司與煤礦通過“租金+分紅”形式形成利益聯結,按照260元/畝標準流轉土地,為當地村民增加土地租金收益208萬元,近期將進行首次分紅。
鄂爾多斯市作為中國煤炭大市,擁有326座煤礦,2023年煤炭產量達8.5億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煤炭給這座城市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采煤沉陷區,造成生態破壞和耕地銳減等問題。近年來,鄂爾多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走出一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贏之路。
在準格爾旗納日松鎮石圪圖煤礦復墾區,曾經的礦坑已被郁郁蔥蔥的中草藥取代。納日松鎮政府黨政辦主任白恩易表示,這里已復墾多年,沉降穩定,土層達標,土質優良,水電配套齊備,引進了中草藥種植企業,打造中草藥種植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了“工礦企業+鎮屬國有公司+村集體合作社”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為周邊農戶提供了120個就業崗位。
不遠處的昶旭煤礦復墾區依托萬畝光伏產業布局,以光伏為中心輻射點,實現“光伏+”發展新格局,打造集“風、光、農、牧、林、草”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示范區。納日松鎮勿圖門村村民聶建軍說,除了土地流轉后的租金,他還負責昶旭煤礦復墾區光伏板的維護和巡視工作,扣除五險一金后每月能掙4000多元。
在準格爾旗境內的國能準能集團礦山生態旅游區,山腳下寬闊的草坪和山坡上茂密的果林生機盎然,昔日溝壑縱橫的“雞爪子”山如今已然披上了“綠衣”。準能集團黨建工作部三級主管劉德生介紹,30年間,準能集團復墾綠化總投入28.81億元,復墾土地9.4萬畝,礦區復墾率達到100%,植被覆蓋率由25%提高到80%以上,植物種類增加到240種以上,赤麻鴨、狐貍、猞猁等數十種野生動物在這里“安家落戶”。
綠色礦山想要更“綠”,離不開智能化。無人駕駛卡車在坡道上平穩運行,單斗挖掘機與自卸卡車聯合作業,百米長的吊斗鏟有條不紊地進行倒堆作業……這些智能化生產場景是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的日常。近年來,鄂爾多斯把推動綠色礦山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已完成井工煤礦塌陷區治理426平方公里,露天礦山復墾治理面積達265平方公里。鄂爾多斯已建成綠色礦山156座(煤礦121座、非煤礦山35座),其中國家級20座、自治區級13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