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質找礦又有新突破!3月19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四川省青川縣毛灣里錳礦普查項目通過四川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評審,結論顯示普查區內探獲錳礦石推斷資源量462.8萬噸,同時在該普查區與南鄰采礦權區之間空白區估算錳礦石推斷資源量143.9萬噸,共計606.7萬噸。

地質工作者在開展錳礦勘探作業。四川省第五地質大隊供圖
這意味著,該項目單礦體資源量規模達到中型,位列當前川內單礦區錳礦累計資源量第二、近十年川內單礦體資源量第一。這一成果對于降低我國錳礦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錳,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是鋼鐵、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基本原料。目前,我國每年需要金屬錳上千萬噸。作為錳資源消費大國,我國錳礦石進口比例較高。
青川縣毛灣里錳礦普查項目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屬四川省第五地質大隊承擔。項目自2023年啟動,項目團隊依托產學研合作進行深入研究,并多次實地求證后,在ZK3609鉆孔中進行驗證取得新突破,發現了4個韻律層,圈出5個錳礦(化)體,打破了前人對“石坎式”錳礦體規模較小的認識,證實了寒武系邱家河組地層具有多層、多次交互式的特點,為川西北錳礦區域研究提供了新認識,提升了區域找礦空間。
記者從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了解到,近年來,該局始終把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作為“一號工程”持續用力攻堅,舉全局之力推動全省戰略性優勢礦產資源增儲上產。四川省第五地質大隊聚焦深邊部,拓展空白區,先后實施了多個科研項目,深入研究區域成礦背景和成礦條件,總結成礦規律,結合已有礦區勘查成果,初步預測茂縣-北川-平武-青川地區潛在錳礦資源超億噸,為建立國家大型錳礦資源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四川省“十四五”期間新增錳礦資源量816.62萬噸,完成率超過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