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航運業進入上升通道。今年2月,杭州港務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127.2萬噸,同比增長166.18%。
成立短短五年時間,杭州港務集團集裝箱吞吐量從2020年僅有近10萬標箱,到2024年底達29.2萬標箱,實現近2倍增長;2024年通過海河聯運的外貿出口重箱9.3萬標箱,較2020年的0.2萬標箱,實現量與質的雙飛躍。
這家年輕的內河港口公司由杭州交投集團和浙江省海港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沿錢塘江流域而下,經營十里埠港、東洲港、下沙港及嘉港物流(嘉興港獨山港區糧食碼頭27號、28號泊位),通過持續開通東向航線,緊密連接寧波舟山港,為杭甬企業搭建起便捷的海河聯運物流通道。
當下,浙江正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在杭州港務集團構建的海河聯運體系之下,實現企業在“家門口”就能把產品裝上船。
開拓發展 物流更便宜
2024年7月是下沙港開港一周年,隨著一艘滿載集裝箱的浙港內河015號64標箱船舶駛離港區,下沙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萬標箱。其中,外貿出口重箱完成4.5萬標箱,標志著杭州地區內河港口樞紐能級跨越提升。
自成立以來,杭州港務集團持續拓寬航線、貨種和船舶,以更多選擇、更高效率、更優成本,吸引企業通過海河聯運路徑“走出去”。
更多選擇。2024年,集團新增航線5條,累計達29條,包括“下沙—乍浦—寧波”外貿精品航線、“下沙—乍浦—溫州”砂石料散改集航線、“下沙—太倉—濟寧”航線、“東洲—乍浦—廣州”航線、“東洲—乍浦—太倉—重慶”航線、“十里埠港—乍浦—唐山”等內外貿集裝箱航線,輻射范圍可達全球及國內沿海主要城市。
全年新增內貿集裝箱貨種30余種,如東洲港開發白糖、碳酸鈣、內貿砂粉、白云石等業務,下沙港新增透析液、白云石、砂石料、煤炭等6種貨種,嘉港物流開發己二酸、PS等新噸袋貨種,噸袋類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5%,業務范圍不斷拓展。
更高效率。隨著運河新航道的開辟升級和下沙港開港,從杭州到乍浦港的時間從原先的一天以上縮短至18小時,千噸級貨船可由杭州直達江蘇、山東等地。在“下沙—乍浦—寧波”專線,共投入4條64標箱集裝箱船舶,不僅實現“天天班”,還保障日均航次頻率不少于8班,全程時效2—4天不等。
通過優化航線布局、推進智慧港口建設等措施,港口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監控和精準調度。例如,通過“5G+智慧港口”“港-閘-船”協同等多場景應用,船舶在下沙港作業后如需過閘,可在下沙港范圍內進行待閘確認,無需退回至運河二通道外圍區域,來回節省航程約50公里,通航時間節省5個小時以上。
更優成本。一方面,相比公路運輸,通過下沙港海河聯運可為企業降低每標箱300元左右的物流費用;另一方面,《杭州市推進水路集裝箱運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自去年6月正式落地實施,全年預計12萬標箱申請,預計補貼生產企業1200萬元。
如今,選擇從下沙港出運的外貿企業已超600家,其中運往寧波的集裝箱貨物單箱運輸成本可降低22.9%。“下沙—乍浦—寧波”專線去年累計為外貿企業節約物流成本約4300萬元;“下沙—乍浦—溫州”專線去年累計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約120萬元,降本效果明顯。
為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集團計劃將下沙港建設為中轉樞紐,加快推動下沙港擴建項目,并推進濟寧港、太倉港等流向的大宗物資在下沙港中轉,加強與浙西上游地區港口聯動;將嘉港物流打造成海河聯運“橋頭堡”,獨山港區2#內河港池預計于今年5月左右通航,屆時可吸引黃浦江、長江內的PTA、建材等貨種到港中轉。
服務增值 出海更便捷
近兩年,格力電器成為海河聯運的“忠實粉絲”,企業從下沙港、東洲港出運的貨物量實現翻番,占總出口量的比重不斷上升。目前,杭州港務集團與錢塘、臨平、蕭山及富陽等地區企業達成合作,包括格力電器、顧家家居、中策橡膠、杭州叉車、巨星科技、春風動力、天元寵物、珍琦、大華、福斯特及武德家具等外貿頭部企業,海河聯運業務基本實現對杭州區域的全覆蓋。
港務發展與客戶出海同頻共振,增值服務是開拓市場的法寶。
“一企一策”,強化攬貨力度。2024年通過入企對接,集團業務人員累計走訪工廠企業400余家,服務企業總數達876家,較上年增加637家;合作貨代數量增長至184家,較上年新增107家。比如十里埠港新增煤炭、件雜貨客戶26家,還促成了農夫山泉成品水“陸改水”試運作。
保“上船率”,實現貨到即走。杭州的海河聯運依靠寧波舟山港體系優勢,與船東公司達成合作,全力保障空箱需求和重箱出運。2024年,東洲港、下沙港出運重箱9.33萬標箱,整體上船率達到99.5%以上。
隨著客貨流越來越紅火,依托港口區位優勢,更多物流服務機制與臨港產業項目正在謀劃布局,不僅為港口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也帶動相關產業鏈企業集聚發展。
在物流服務機制方面,基于“浙閘通2.0”,深化“港-閘-船”數據化協同系統建設,提高船舶安全高效作業水平。目前,已實現與浙江省海港集團業務系統及“浙閘通”系統的數據聯通,初步實現行業管理部門、港口、船閘、船戶“四方協同”。經試運行,可切實減少船舶待閘時間、節約耗油量等要素產生的物流成本、推動港口智慧轉型發展。
在臨港產業布局方面,杭州港務集團積極配合完成運河二通道沿線空間規劃研究工作,積極謀劃內河水運發展,助力“航運浙江”建設,深入探索港產城融合協同發展。
眼下,為進一步推進“港口+市場”產業聯動,集團正加強研究汽車、建材等產業相關港口配套服務。今年,杭州市二手車出口業務預計將達2萬臺以上,經調研測算,整車出口通過下沙港海河聯運較公路運輸至寧波舟山港可降低物流成本約200元/車。
綠色轉型 環境更友好
根據測算,經下沙港向寧波舟山港每運輸1標箱貨物,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0.15噸,內河航運碳排量大約是公路運輸的1/5。隨著綠色港口建設、船舶大型化發展,海河聯運正擦亮低碳清潔的“金名片”。
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交通運輸環節的低碳轉型備受關注。為鍛造綠色競爭力,杭州港務集團正在放大環境友好型的水運優勢。
大力推進船舶大型化升級。據悉,船舶大型化可以降低單位貨物的運輸能耗和排放,新型船舶在船體設計和推進系統中也采用更環保的先進工藝,提升燃料效率,有效促進節能減排。
2024年以來,下沙至乍浦、太倉兩個方向,已實現64標箱船舶常態化通航,累計吸引船運公司投入64標箱船舶達17艘以上。其中下沙至乍浦方向,已投入15艘以上64標箱船舶,四季度每天至少有1艘64標箱船舶靠泊作業。
加快貨物運輸“公轉水”“散改集”。一方面,以優惠的物流成本和便捷的出海服務,吸引更多企業由公路運輸改為內河航運;另一方面,通過集中貨物、高效利用船舶,減少運輸次數和空駛率,提升船舶的能源利用率,實現低碳轉型。
以下沙港開通為契機,杭州港務集團將十里埠港腹地礦產資源引薦至下沙周邊攪拌站。2023年11月,一艘裝載33標箱砂石料的“萬集666”船舶從建德十里埠港順利駛往下沙港,實現建德地區大宗物資“散改集”首次經下沙港出運。
推動港區“車、船、機”新能源化。目前,下沙港所有流動作業機械均采用純電驅動,集團還與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開展合作研究,計劃引入新能源無人集卡車與新能源重卡。同時加快推動嘉港物流新能源流機更新,推進浙江首艘64標箱氫燃料電池動力集裝箱船舶投入“下沙—乍浦”集裝箱航線,不斷提高生產“綠含量”。
更進一步探索新能源自給。2024年以來,杭州港務集團積極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推進分布式光伏可再生能源在港區的應用,月平均光伏用電量達13萬千瓦時。今年計劃在下沙港建設80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項目,加快推動在東洲港建設充換電項目,在十里埠港建設零碳出行綜合供能場站,力爭實現碳排放“負增長”。
如今,一批海外供應鏈企業開始轉向內河航運方式。由于終端產品在歐美地區受碳排放政策限制,減碳目標傳導至上游產業鏈各環節,為了在物流運輸環節減碳,內河航運更受歡迎。2024年,康捷空等客戶從公路運輸轉向海河聯運。
綠色循環產業加速發展。2024年9月,下沙港渣土資源化利用項目投產后,全年累計進港消納量已超100萬噸。從周邊運輸來的建筑垃圾、渣土等,在港區附近實現環保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不僅創造了綠色增長點,還助力杭州“無廢城市”建設。
2025年,杭州港務集團將從以裝卸為主的傳統港口轉型為綠色、智慧新型港口;從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港口企業轉型成為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現代化港口企業,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港產融合、推動綠色智慧發展等方面,助力浙江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