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張掖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全市經濟建設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任務,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動戰略性礦產開發提質增效,加快轉變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能源資源有力支撐。
一、強化組織協調,有序推進地質找礦突破行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印發《張掖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和《張掖市推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結合張掖市情對實現“快找礦、找大礦、找好礦”確定了行動目標,成立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牽頭、市直相關部門和駐張地勘單位分工負責的專責組,靠實責任,對我市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進行了具體部署和任務細化。市自然資源局和三個省屬駐張地勘單位加大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全市召開多次找礦突破行動座談會和工作推進會議,成立重大項目協調、礦產資源招商、各級各類保護地協查、地熱和礦泉水開發推進、礦產資源課題研究等9個工作專班,確定了煤炭資源勘查開發項目出讓、招商推介、螢石硅石項目對接8個重點板塊,制定了煤炭、金屬、非金屬等5個方面專項實施方案來推進礦產勘查找礦突破,實行“周調度、月匯報、季考核”,將工作任務清單化,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全力推進找礦突破行動落細落實。
二、落實具體任務,結合優勢推進礦產資源勘查
“十四五”期間,通過國家和省自然資源廳的支持,張掖市1:5萬區域地質調查、1:5萬礦產地質調查覆蓋率分別達到35%和46%,基本實現重要成礦區帶全覆蓋。在高臺縣臭泥溝-平川地區、窯溝-四滿口煤礦地區開展區域1:5萬礦產地質調查工作。在東北部龍首山成礦帶以銅、鎳、鐵、螢石、鈷、硅石等為重點,在中部河西走廊成礦帶以鐵、螢石、煤炭為重點,在西南部祁連成礦帶以鐵、銅、金為重點,優選找礦靶區,開展礦產調查評價和找礦研究,提升基礎地質調查評價研究程度。重點依托省地勘基金,圍繞8種國家戰略性礦產和地熱等我市優勢礦產資源,聚焦確定的5個找礦靶區開展找礦行動,加大煤炭、鐵、金、螢石、地熱等礦產資源勘查力度。鼓勵礦山企業在現有采礦權上部和深部找礦,全面推進深部及外圍找礦,擴大找礦成果,形成礦山后備資源,實現找礦勘查成果重大突破。
“十四五”期間,在我市3個重要賦煤帶(祁連山賦煤帶、山丹-永昌煤田、潮水煤田)實現找礦突破,共發現煤礦區(礦產地)106處,新發現重要煤礦產地17個,預獲煤炭資源量19.13億噸。煤類以焦性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和長煙煤為主,不粘煤和無煙煤次之。勘查面積達2198平方公里的堿洼盆地高臺1區塊、2區塊和高臺縣臭泥墩地區油氣區域普查3個項目發現油氣,且具有埋藏淺、品質好、油藏潛力大的特點,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測試中心測試結果證實,該原油飽和烴、芳烴含量較高,為高品質原油,開發前景遠大。新發現油氣資源為張掖市油田勘查提供了重點勘查靶區和勘查方向,對全省的油氣資源勘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新發現和評價2處以上大中型礦產地,新增鐵礦3000萬噸、銅礦900萬噸、鎢礦0.6萬噸、鈷礦0.2萬噸、金礦4噸、螢石92萬噸、石英巖15000萬噸、石灰巖10000萬噸、凹凸棒石粘土礦1000萬噸。國家戰略性礦產和全市優勢礦產資源儲量顯著增加,大中型礦山企業資源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固體礦產開采總量2024年達到3000萬噸以上,礦產資源持續供應能力不斷增強。
三、加大成果轉化,礦業權出讓成效顯著提升。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省級地勘基金下達張掖市共7批48個,累計下達資金2.704億元,主要以煤炭、油氣、鐵、銅、地熱和螢石資源勘查為重點,省級掛牌出讓10宗,已完成出讓6宗,出讓收益12.43億元,其中:我市3宗煤炭探礦權出讓收益達12.28億元。三宗探礦權已完成勘探順利轉采,已進入礦山基礎建設。市縣財政全力支持非金屬資源勘查,三年來財政全額出資4414萬元實施勘查項目16個,重點對硅石、石灰巖等礦種進行勘查,查明資源量達38520萬噸,取得了豐碩成果;市自然資源局先后對10宗市級發證采礦權進行掛牌出讓。至目前,市級出讓礦業權出讓底價16572.14萬元,已成交9宗并辦理采礦權7宗,成交額達4.724億元。隨著戰略性礦種礦產品價格猛增、市級發證礦種市場需求激增的現狀,我市甘州區平山湖3號天然石英砂礦采礦權,起始價4016.78萬元,成交價8476.78萬元,溢價率111.03%;肅南縣大黑溝銅多金屬礦普查探礦權,起始價52萬元,成交價522萬元,溢價率903.85%;山丹縣紅崖子石英巖礦采礦權,起始價2616.94萬元,成交價3.0667億元,溢價率達1071.86%,創張掖市采礦權出讓歷史新高。
張掖市將以全省非煤礦山推介會在張掖舉辦為新的契機,全力聚焦全市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持續推動礦業權的常態化出讓,為重點項目和重要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礦產資源要素保障,奮力推動張掖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