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礦山安全的8危險、6盲區、14重點!
日期:2020-03-17 | 來源:中國振動機械網
1、違章操作
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移動、通電或漏電等,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記、警告信號、操作錯誤(指按鈕、閥..
1、違章操作
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移動、通電或漏電等,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記、警告信號、操作錯誤(指按鈕、閥門、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業等。
2、安全裝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作用失效,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
4、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動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加工,物體(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產用品等)存放不當。
5、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冒險進入涵洞,接近漏料處,無安全設施,采伐、集材、運材、裝車時,未離危險區,未經安全監察人員允許進入油灌或井中,未“敲幫問頂”開始作業,冒進信號,超速上下車,易燃易爆場合明火,私自搭乘礦車,在絞車道行走,未及時觀望。
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臺護攔、汽車擋板、吊車吊鉤)
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調整、焊接、清掃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關注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實務平臺,可進行隱患排查訓練,有圖有依據)
7、不佩戴勞保用品
麻痹大意,盲目自信,本該佩戴勞保用品才能作業的環節,未佩戴勞保用品就進行作業。
8、不安全裝束
在有旋轉零件的設備旁作業穿過肥大服裝,操縱帶有旋轉部件的設備時戴手套。
安全管理的六個盲區
夜班的安全管理
企業安全管理往往對白班比較偏重,而忽視或放松夜班的安全管理。然而,恰恰在這段時間內,事故發生率較高。白班時,由于管理人員的監督,職工能做到遵章守紀,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和維修,而管理人員下班后,有的職工就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導致行為上的錯位,從而造成事故的發生。要控制夜班安全事故的發生,首先必須通過安全教育強化職工自覺履責,同時發揮班組長的安全監督職責,消除夜班管理“真空”。另外,企業應落實領導干部夜間值班和巡檢要求,進行考核并與獎懲掛鉤。
節后安全管理
在節日之后,心情一時難以投入到工作中來,企業一定要在節后復工前,召開收心會,不要小看這個收心會,非常重要,要借助這個形式,教育引導員工從節日的氛圍中走出來,集中思想,做到節前不松勁,節后不散心。
“一人崗”的安全管理
隨著企業的減員增效改革,“一人崗”的情況將大量存在。一個崗位,一名操作工或巡視工,一旦出現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制止和解決,勢必會釀成惡果。加強“一人崗”的管理,就要增強操作者的責任心,通過培訓增強其防控風險的能力。同時加強與“一人崗”的聯絡,值班領導或班組長要定時地與“一人崗”操作者溝通信息,增加 “一人崗”巡檢頻次,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警惕習慣性違章
習慣性違章大多存在于作業過程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不進行過程觀察難以發現。而壞習慣一旦養成將很難改正,給事故埋下隱患的種子。所以,要杜絕習慣性違章就必須開展崗位安全操作培訓,從操作之初開始養成規范動作,對老職工的習慣性違章行為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查找出根本原因和規律性的東西,反復進行糾偏強化訓練,從根本上消除產生習慣性違章行為。
十四項排查重點
一、生產現場有否“三違”現象
責任編輯:曉麗
本文關鍵詞:安全 礦山 常識
- 23311件舉報指向生態頑疾!中央督察組全面完成進駐工作...(2025-07-04)
- 遼寧:對尾礦庫“頭頂庫”開展聯合檢查(2025-07-03)
- 1.2億元起拍!青海西寧儲量近8000萬方砂石礦掛牌出讓(2025-07-03)
- 贛州市應急管理局開展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宣貫培訓...(2025-07-01)
-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新法啟航,共筑礦業高質量發展之路...(2025-07-01)
- 2025年智能礦山市場規模將達670億元(2025-07-01)
- 藏格礦業、西部礦業旗下兩個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獲批復...(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