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6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君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按照中央的要求,著眼長遠發展,找準發展定位,統籌考慮內蒙古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發展條件、發展優勢,加快“五個基地”的建設和推進,加強“兩個屏障”的鞏固和發展,加大“一個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的建設力度。
“五個基地”即:一是要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二是要把內蒙古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三是要把內蒙古建成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四是要把內蒙古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五是要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兩個屏障”即:一是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二是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一個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即: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
主題詞:轉化優勢顯著產業初具規模
【背景解析】
內蒙古建成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優勢顯著。從資源稟賦看, 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 水資源匹配較好。2012 年,內蒙古煤炭產量已達10.6 億噸,居全國首位;主要煤化工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全區甲醇產量達552.5萬噸,位居全國首位;全區電石產量達495.1 萬噸,位居全國首位;全區焦炭產量達2569 萬噸,位居全國第5 位。從產業發展看, 內蒙古具備煤化工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近年來,內蒙古依托煤炭資源優勢,在煤轉電的基礎上建設了一批煤炭深加工試驗示范項目, 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國家五大示范工程都在內蒙古建設,神華和伊泰煤制油、神華包頭和大唐國際多倫煤制烯烴、通遼金煤公司煤制乙二醇、久泰公司和新奧公司煤制甲醇、神華烏海煤焦化公司和慶華集團煤焦化及焦爐煤氣制甲醇等巨型煤化工項目蓬勃發展。其中,神華煤直接液化項目是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的工業化裝置, 伊泰煤間接液化項目是國內首套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的合成油工業裝置, 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是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煤基甲醇制烯烴工業化示范工程,大唐克什克騰旗年產40 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是國內首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等。這些項目已成為我國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 走在了世界煤化工發展的最前沿。
內蒙古圍繞煤炭加工利用已開發出100 多項專利技術,目前,已形成140 萬噸煤制油、106 萬噸煤制烯烴、20萬噸煤制乙二醇以及13.3 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的生產能力。
【采訪手記】
有了多種優勢的“撐腰”,近年來,內蒙古依托煤炭資源優勢, 在煤轉電的基礎上建設了一批煤炭深加工試驗示范項目,煤化工產業發展和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煤化工行業的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全國各地及世界化工行業的知名企業紛紛入駐內蒙古。
【各方熱議】
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任玉祥:內蒙古建成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廣闊的地域優勢、顯著的后發優勢,加之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目前,全區已高水平、高起點、規?;?、基地化建設起一批大型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焦化等新型煤化工項目,成為不斷推進全區化學工業集群化發展的新生力量。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助理張云波:內蒙古發展煤化工產業擁有天時地利,首先,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尤其蒙西地區煤質好,適合發展煤化工。其次,水資源匹配也較好,發展新型煤化工要素齊全。第三,內蒙古距離煤化工產品市場較近,緊鄰京津冀經濟圈,毗鄰東北三省,運輸成本較低,銷售空間大。
【新疆經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其中,煤化工產業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新疆煤炭預測儲量約2 萬億噸,占國家預測儲量的40%。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水利工程逐步建成,新疆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同時,由于受運力限制,新疆煤開采運輸成本高,適合就地轉化,這給新疆發展煤化工產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主題詞: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產業升級
【背景解析】
建成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發展定位的提出, 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需要。從國內能源格局看, 煤炭多、油氣少,發展煤化工可以部分替代石化、天然氣產品,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把內蒙古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 可以有效應對國外油氣資源控制,形成較為完善的技術裝備體系,為后石油時代做好戰略技術準備,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從內蒙古自身發展看, 建成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是內蒙古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是: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壯大縣域經濟,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而“把內蒙古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的發展定位與這一思路一脈相承,有力推動內蒙古盡快構建起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資料顯示,煤炭資源就地轉化效益顯著,煤制甲醇可增值約4倍,煤制油可增值8至12倍;煤炭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平均比單純輸出煤和電增值6至10倍。內蒙古發展現代煤化工,走依煤而電、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道路,著力打造煤化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有利于從發展基礎化工原料向發展高新化工產品轉變, 從規?;l展初級化工產品向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產品轉變,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有利于盡快形成煤炭資源梯級開發、梯級利用格局,推動全區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
【采訪手記】
“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重點建設60個產業集群,其中化學工業產業集群14個,占23.3%。由此,未來的內蒙古必將迅速形成以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為主的國家示范工程新型煤化工產業集群,構建起更加成熟穩定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為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提供更為堅強的保障。
【各方熱議】
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工業與信息化研究處處長趙云平:內蒙古建成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主要有三方面利好因素。首先,隨著中國經濟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增,傳統煤炭供應基地的枯竭與開采成本提高,擁有龐大煤炭儲量的內蒙古特別是蒙西地區將成為中國今后一段時間內煤炭供應的主角,這為內蒙古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資源基礎。其次,內蒙古努力在煤炭深加工方面做大文章,積極推動了煤化工產業發展。第三、內蒙古已經率先建立起了一批國家煤化工示范工程,為擴大產業規模、完善工藝積累了經驗。因此,下一步必須要在現有示范工程的基礎上做到“規模要大、技術要新、產業要全”,真正成為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
【山西經驗】
山西省建設新型煤化工產業示范基地具備比較好的基礎。該省化學工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精細化工等煤化工為主的化學工業體系。與此同時,具有較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技能的職工隊伍茁壯成長,企業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山西煤化工產業規模初具。該省被國家劃定為我國第9 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擁有先試先行的改革試驗權, 煤化工發展將迎來戰略機遇期。
主題詞:延長產業鏈條推進集群發展
【背景解析】
內蒙古將立足煤炭資源優勢, 在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大力推進國家示范工程產業化, 不斷完善現有示范技術裝備, 切實抓好二代煤化工示范項目, 為國家煤化工產業發展做好示范。
從發展重點看,“十二五”期間,內蒙古煤化工在抓好已建成投產的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項目技術攻關、工藝設備改進優化、達產達標工作的同時,重點推進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產業化進程,做大新型煤化工總量,延伸產業鏈,逐步形成煤—電—煤制油—煤制油深加工、煤制甲醇—甲醇燃料—甲醇下游產品及其精細化學品、煤—電—電石及其下游產品等煤化工產業鏈和集群。積極引導、推進、優化工藝路線,發展煤基多聯產,促進化工生產、能源轉化和其它產業相結合,逐步形成“煤電化一體化”、“煤化電冶一體化”等煤化工多聯產產業體系。
從發展措施看, 內蒙古著力在以下六個方面推動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對內蒙古實施的差別化政策,用好用足各項扶持政策,推動內蒙古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
——向優勢地區和園區集中,形成產業集群,推進煤化工向產地化、大型化、規模化、基地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在抓好建成投產項目達產、達標和在建項目建設的基礎上, 繼續篩選、籌劃建設一批高水平、高起點、大型化的煤化工項目, 增強自治區煤化工產業發展后勁。
——加強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科技投入力度,制定相應政策鼓勵社會資金和企業自有資金用于科研開發。
——重視人才培養引進,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引進煤化工產業發展建設急需的國內外高層次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從發展目標看,力爭到2015年,全區煤制油達到1000萬噸,煤制烯烴達到300萬噸, 煤制天然氣達到300億立方米,煤制乙二醇達到260 萬噸,合成氨達到1000萬噸, 二甲醚達到500萬噸, 煤焦油加工量達到350萬噸。
【采訪手記】
內蒙古按照集聚、集約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重點構建14 個化工產業集中區, 集中打造以生產甲醇、乙二醇、二甲醚、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焦化、化肥、電石、聚氯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煤層氣開發利用等產品為主,同時發展聚甲醛、多晶硅等產品的煤化工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區。東部地區則要充分利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各項政策, 加快融入東北經濟圈,充分利用豐富的褐煤資源,通過干餾提質、氣化后發展煤化工產品。
【各方熱議】
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任玉祥: 內蒙古要緊緊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大力支持內蒙古發展的戰略機遇,以現有產業為基礎,以化工園區為載體,以基礎化工原料為基點, 依托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打造煤化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推進煤化工向產地化、大型化、規?;⒒鼗⒕C合化方向發展。
【安徽經驗】
經過多年發展, 安徽省煤化工產業逐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品種較多的產業結構,建立了煤電聯產、煤焦化和煤氣化三大產品體系。通過引進煤化工龍頭企業,培育支柱產業,延長完善產業鏈, 提高了煤化工技術水平。近日,安徽省政府出臺了《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 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其中,煤化工將依托重點企業推進煤制烯烴、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