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的湖面映襯著群山環繞下的鄉間小樓,居民生活怡然自得。這里是河池南丹縣刁江源綠蔭塘至豐和洞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現場。而這一帶曾充斥著雜亂無章的各類選礦廠,到處是臭氣熏天的污水池。1月4日,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區共斥資11億元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先后支持508個項目建設,解決了一批環境問題,確保了在保持涉重產業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的情況下,全區環境質量穩定達標。
刁江水環境治理一直是廣西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難題。據區環保廳重金屬處負責人介紹,自治區設專項資金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后,2012年至2014年刁江的PH值、鉛、鎘、砷、鉻、汞、銅、鋅等指標月度和年度均值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質要求,水質明顯改善。
通過專項資金支持,全區還實施了防治重金屬污染的飲用水源保護、應急處置工程建設、資源化回收利用等民生應急保障、歷史遺留類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其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6家,治理重金屬污染河道超過36公里,清理河道淤泥及兩岸范圍內含重金屬尾礦砂、廢砂石等249萬立方米,完成19項歷史遺留礦山治理和污染場地修復項目;安全處置重金屬工業廢渣28.06萬噸,安全填埋和處置受污染土壤2.8萬多立方米,治理重金屬和酸性土壤9.2萬多立方米,平整及填埋場地植被恢復面積近1.8萬平方米;累計減少環境風險點53處。
經過幾年的有效治理,14個市及重點防控區局部區域環境質量都取得顯著改善。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12年至2014年度環境空氣質量中,鉛、砷、鎘日均值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限制要求;在水環境質量方面,33個城鎮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源、17個地表水國控斷面的水質鉛、汞、鎘、鉻、砷濃度達標率均為100%;重點防控區的11個水環境監測斷面總達標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