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潔凈排放”改造的熱潮面前,我國各大發電集團、環保公司等對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控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逐步摸索出一些改造的技術路線圖。
在除塵方面,主要采取包括低溫電除塵、電除塵器配高效電源+濕式電除塵器和電袋復合高效除塵器+濕法脫硫+高效除霧器等工藝路線。
在脫硫技術上,相對于常規的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系統,實現超低排放的脫硫新技術主要有雙循環技術(包括單塔雙循環、雙塔雙循環)、托盤塔技術(包括單托盤、雙托盤)、增加噴淋層、增加性能增強環、提升石灰石品質、添加脫硫增效劑等。
脫硝技術上,一方面是在不影響鍋爐效率與安全的前提下,控制低氮燃燒后的NOx產生濃度,另一方面提高現有SCR的脫硝效率,通常通過增加SCR催化劑的填裝層數或催化劑的體積,改造工程多將原有的2+1層催化劑直接更改為3層全部填裝,部分電廠采用3+1層SCR催化劑等措施實現運行提效。
然而,從上述主要采用的“超潔凈排放”技術來看,除塵、脫硫、脫硝的基本技術并沒有重大突破,主要是通過多種技術的進一步組合(或串聯),對煙氣治理過程的延長(或處理次數的增加)。概而言之就是提高處理強度,但是組合后設備增多,其整體效率和穩定性等都有待考究。
要算好“超潔凈排放”經濟與環境賬
“超潔凈排放”從產生一開始,就伴隨著各種質疑聲,其中異議最多的當屬這種改造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其產生的環境效益是否被夸大?
為了解答這兩個問題,筆者以廣東省116個12.5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為樣本,從珠三角與非珠三角兩個層面對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超潔凈排放”進行了評估。
在經濟可行性方面,對于現役煤電機組的環保改造,不同電廠環保設施基礎不同,環保改造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改造的經濟費用不盡相同。從特別排放限值到實現燃機標準,技術改造工作需要較大的投資。改造費用主要來自于濕式電除塵器的建設費用,當前國內1000、600、300MW濕式電除塵器投資中標價,分別相應≥48-60、≥60-70、≥80-90元/千瓦。珠三角地區62臺12.5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按125~350MW機組改造費90元/千瓦,600~700MW(1MW=1000千瓦)機組70元/千瓦,1000MW機組60元/千瓦進行估算,珠三角燃煤機組的改造投資約19.22億元。非珠三角地區54臺12.5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機容量為2414.5萬千瓦,從現有鍋爐標準達到燃機排放限值的改造費用,按300元/千瓦的廢氣治理設施改造投資計,共需投資約72.44億元。
投入巨資改造達到的“超潔凈排放”,能夠給環境減少多少的負擔呢?筆者根據廣東省116個12.5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2013年廢氣排放情況,采用額定煙氣量對燃煤發電機組達到“超潔凈排放”環境效益進行評估,結果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區62臺燃煤機組實施該排放限值后,與特別排放限值相比,煙塵、SO2和NOx的減排效果不明顯,改造后其減排比例分別為1.84 %、1.07 %和2.27 %。
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全省116臺燃煤機組實施該排放限值后,煙塵、SO2和NOx的減排效果較為顯著,改造后其減排比例分別為5.26 %、12.06 %、4.37 %,其主要原因是非珠三角地區目前執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相對寬松。
由此可見,煤電機組滿足“超潔凈排放”技改工作,應有條件、有選擇性地穩步推進。鼓勵部分重點區域(企業)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經濟發展情況、區域大氣改善要求,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因爐制宜確定合適的技改工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