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環保廳擬審批硯山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詳情如下:
項目名稱:硯山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建設地點:文山州硯山縣維摩鄉
建設單位:硯山海創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環評機構: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學研究設計院
項目概況: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硯山縣維摩鄉炭房高速公路連接線(普者黑—炭房一級公路)東側638m,南面距離G80高速公路紅線約796m,距離硯山縣約15km,建設一座焚燒處理300t/d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建設1×300t/d 機械爐排垃圾焚燒鍋爐+1×N6MW汽輪發電機組、垃圾接收及貯存系統、垃圾焚燒系統、余熱鍋爐系統、煙氣凈化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處理生活垃圾300噸/天,硯山縣生活垃圾處置將實現徹底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置。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
施工期影響:①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②固體廢棄物:土石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③廢水:施工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④廢氣:施工揚塵;⑤生態環境:對區域內動植物影響。
運營期影響:①噪聲:主要噪聲是破碎機、空壓機、風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②固體廢棄物:焚燒爐爐渣、飛灰、污水處理站污泥以及職工生活垃圾。③廢水:垃圾滲濾液、工藝廢水、生活污水;④廢氣:SO2、NO2、TSP、PM10、H2S、NH3、HCl、CO、Pb、Cd、Hg、二噁英等;⑤生態:對動植物、農作物和土壤的影響。
項目預防及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施工期對策措施:
?、購U氣:對施工現場易產生揚塵的作業面(點)、道路等進行灑水降塵,在大風日加大灑水量及灑水次數;施工場地內運輸通道及時清掃、沖洗,以減少汽車行駛揚塵;運輸車輛進入施工場地應低速行駛或限速行駛,在出口處修建水池或沖洗車輪,以免帶出泥沙污染市區并能減少揚塵產生量;加強粉狀建材物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裝卸,如需要灰渣、水泥等,運輸時應采用密閉式槽車運輸;在施工現場四周應修防護墻和安裝遮擋設施,實行封閉式施工;運輸車輛在施工現場出入時,應辦準運證,限制其它車輛進入施工現場避免其它車輛進入產生揚塵;施工現場禁止焚燒能產生有害有毒氣體的廢棄建材與原料,不得使用能耗大污染重的施工機械,禁止現場攪拌砂漿。
②噪聲:機動車輛進出施工場地應禁鳴喇叭;將攪拌機、空壓機等可移動高噪聲設備布置設置在遠離居民的地方;在設備進、排氣口設置消聲器;對有固定基座的設備應作單獨地基處理,以減少地面振動與結構噪聲的傳遞;在施工中要盡量采用低噪聲,低振動的施工機械;建議建設單位在部分施工現場設置一些臨時的屏障設施,阻擋噪聲的傳播,同時盡量避免在同一時間集中使用大量的動力機械設備;如果工程施工期,因工藝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的,施工單位應在施工前三日內報經當地環保局批準,并向施工場地周圍的居民或單位公告,以征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應經常對施工設施進行檢修、維護保養,避免由于設備帶病運行使噪聲增強的現象發生。
③廢水:項目施工生產廢水經隔油池、沉淀池處理后部分回用,部分噴灑在裸露的表土上,噴曬一方面起到降塵作用,另一方面對場地的壓實和沉降起到有利作用,避免施工廢水排放造成水環境污染;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排入臨時化糞池,用于周邊農田灌溉。
?、芄腆w廢棄物:在設計時應盡量運用標準設計,采用標準模數和預制構件,以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在選擇建筑材料時,應優先選擇建造時產生建筑垃圾少的環保再生建材。加強施工管理。在施工現場還應對建筑垃圾分類存放,以利處理。嚴格控制工程變更,以免增加造價和建筑垃圾;施工車輛在運送棄土應使用不漏水的翻斗車,渣土不得沿途漏散、飛揚,清運車輛進出施工現場不得帶泥污染路面,應嚴格按環衛和公安部門確定的路線行駛;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由環衛部門清理。
運營期對策措施:①廢氣:本工程煙氣凈化擬采用“爐內SNCR脫硝+半干法噴霧反應塔+干法脫酸+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塵器”的處理工藝,設計脫硝效率≥40%、脫硫效率≥90%、除塵效率≥99.8%、氯化氫去除效率≥98%,焚燒爐排氣筒廢氣量為57490m3/h,經凈化處理后的尾氣經60m排氣筒排放。本項目除塵設施采用袋除塵器,收塵布袋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因此為保證達標排放,收塵布袋應每十五個月更換一次;嚴格對收塵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從加強管理入手,杜絕非正常排放的發生;定期檢查設施設備,及時更換維修損壞的生產設備、廢氣處理系統及送風系統,提高生產設備的密閉性能,以便最大限度減小惡臭的無組織排放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安全環???,配2-3名專職管理人員,在廠長統一領導下負責全廠的環保工作,加強環境管理和環境監督,進行常規環境監測。
?、趶U水:本項目進入滲濾液收集池的廢水量為73.6m3/d,項目設置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采用“除渣預處理+厭氧+外置式MBR+納濾(NF)+反滲透(RO)”工藝,滲濾液經處理后再生液全部進入循環水池用于廠區生產設備的冷卻用水,濃縮液全部回用于煙氣凈化系統;化水車間設置2套軟水處理系統,其中一套用于鍋爐補充用水,另一套用于處理鹽分濃度較高的硬水。根據可研報告,化水車間內的2套軟水處理系統均采用“一級反滲透+混床”處理工藝。硬水經處理后,再生液全部進入循環水池用于廠區生產設備的冷卻用水,濃縮液全部回用于生產過程的各個用水點,生活污水經一體化生化處理裝置處理后用于綠化,本項目廢水零外排。項目已設置1個容積為600m3的滲濾液收集池和1個容積為600m3的事故池,當停爐檢修的時候,水池總容積能夠滿足14天的廢水存儲量,因此,項目廢水不外排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同時,對滲濾液收集池和事故水池進行防滲處理,可有效杜絕廢水滲濾的情況發生。
③噪聲:風機進出口裝消聲器;對空壓機、風機、水泵設立隔聲專用房。
?、芄腆w廢棄物:鍋爐爐渣送至文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作為混合材;飛灰進行固化經檢測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要求后運至硯山縣垃圾填埋場劃定區域堆存;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全部送至廠區內焚燒處理;污水處理系統污泥經脫水后送至廠區內焚燒處理;廢機油、廢樹脂等危險廢物在廠區內暫存后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
公眾參與情況:
本次公眾參與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的對象分為團體和個人兩種類型,本項目向周圍群眾發放《公眾參與問卷調查表》,發出調查表共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調查對象主要是項目區周邊較為臨近的各村村民。團體對象共發放《公眾參與問卷調查表》22份,收回22份,回收率100%,調查對象為硯山縣維摩彝族鄉莫菲勒村民委員會、硯山縣維摩彝族鄉莫菲勒村民委員會(新寨組)硯山縣維摩彝族鄉倮可膩村民委員會(紅上馬組)、硯山縣維摩彝族鄉倮可膩村民委員會(老云盤)、硯山縣維摩彝族鄉倮可膩村民委員會(阿坡塘組)、硯山縣維摩第二中學、硯山縣岔路口小學、硯山縣維摩彝族鄉中心衛生院、硯山縣維摩郵政局、中石化炭房加油站、硯山縣公安局維摩派出所、硯山縣維摩彝族鄉維摩村民委員會、硯山縣維摩彝族鄉碳房社區居民委員會、硯山縣維摩彝族鄉人民政府、長嶺街村紅土塘組、硯山縣維摩彝族鄉水務站、硯山縣司法局維摩司法所、黑魚洞村小組、碳房社區金平居民小組、碳房社區福安居民小組、碳房社區禾源居民小組。 在被調查的200人中,有54人對該項目非常支持,占總人數27%,有146人支持,但對環境保護要給予高度重視,占73%,無人反對。 在被調查的22個團體中,22個團體均表示支持該項目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