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電力工業煙塵治理工程技術中心近日正式成立,工程技術中心花落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凈環保”)。
為何要建工程技術中心?作為大氣治理領域的龍頭企業,龍凈長期致力于燃煤電廠大氣治理技術的研發、設計;環境保護部在給龍凈的批復中也指出,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符合環境保護部對電力工業煙塵污染控制和相關治理技術研發需要,同意依托龍凈建設工程技術中心。

工程技術中心如何定位?
探索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為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撐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技術處處長王澤林指出,此次委托龍凈建設國家環境保護電力工業煙塵治理工程技術中心,希望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破解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題,研發電力行業煙塵治理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拓展煙塵治理高效應用和優化。
同時,希望工程技術中心為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做綜合決策的助手;多參與規劃、標準、工程技術規范、技術指南、相關技術文件的編制,承擔國家更多環境治理任務。
工程技術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超低排放必須上新臺階,必須經得住時間考驗。而工程技術中心應該擔負起超低排放這項工作。
“雖然電力行業已經大范圍實現超低排放,但我們要科學地認識當前的超低排放,還面臨很多挑戰和問題。” 他說。那么,超低排放還有多少未解難題?
郝吉明指出,首先,必須解決各種煤質,尤其是劣質煤也能實現超低排放的問題。超低排放不能只在優質煤上做,如果電力行業需要跟其他行業爭優質煤,那就還沒解決好這個問題。
二是劣質煤對煙氣治理中不同的操作環節會產生不利影響、互相干擾,在各種干擾下,能否達到超低排放?
三是超低排放的穩定性、可靠性,在高濕煙氣低濃度下,測量技術、監測技術的要求等。
此外,電廠治理包括除塵、脫硫、脫硝、脫汞,下一步應對氣候變化,電廠還將承擔二氧化碳減排的任務。這么多任務下,如何以除塵為龍頭,帶動其他污染物脫除的深度控制?現在的超低排放系統,能耗是多大比例合適?超低排放下的各主要設備壽命是多少?有多大的協同功效?還有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等待攻克。
工程技術中心要做哪些事?
解決電力行業煙塵治理的疑難雜癥,推動其向清潔、綠色方向發展
龍凈環保副總經理郭俊身兼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職責,他向記者解釋說,工程技術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電力工業煙塵治理行業特點,以我國電力工業大氣污染物控制、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突破大氣污染物減排、協同控制和系統集成技術,進一步推動電力工業向清潔、綠色方向發展。
事實上,依托工程技術中心,龍凈已經在為電力工業煙塵治理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好技術攻關和準備。據龍凈環保總經理黃煒介紹, 工程技術中心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解決電力行業煙塵治理的疑難雜癥。當前的研發重點,一是研究劣質煤的超低排放,已成為行業迫切關注的問題。
二是針對超凈之后設備投資能耗、運營投資成本逐步暴露的問題,研究攻關節能型電源、節省系統投資方面節能降耗型的煙塵治理的技術。
三是進一步挖掘除塵設備對三氧化硫、脫汞的協同脫除能力,提高去除效果,挖掘濕法脫硫對顆粒物的協同去除能力等。
另外,超低排放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深入。
多年來,龍凈始終堅持,市場的問題就是技術攻關的課題,市場的需求就是研發的方向。
工程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楊丁說:“龍凈注重研發,研發方向注重技術是否是市場需要的,有沒有站在業主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業主希望選擇更高效、更節能、更實用、更簡便的技術。”
龍凈強調站在業主的角度,用這4點要求檢驗技術,再到工程技術中心的平臺上快速轉化成產品和服務。
創新協同上能否有突破?
“不協同無超低”,目前需要高層次平臺
工程技術中心能否在業界期待的創新和協同方面有所突破?接受記者采訪時,郝吉明高度評價了環境保護部批復龍凈成立工程技術中心的舉動。他說:“企業是科學創新的主體,工程技術中心建在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推動科技創新落到實處,引領實體產業發展。”
他指出,工程技術中心更應該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把科研和工程連接起來,承擔起從實驗室走向工業界的重任,對推動創新發展起到主力軍的作用。
國電環保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認為,“不協同無超低”。沒有超低排放要求前,協同不是很重要;超低排放以后,沒有協同根本不行。因為超低排放后,電廠煙氣治理需要進行整體設計,現有的招標制度也需要改變;同時,設計、建設要協同,運營管理更加需要協同。
但現在協同缺少人才也缺少平臺。朱法華建議工程技術中心應成為促進協同的平臺。他指出,下一步的研發方向是協同、能耗低、經濟性強。
對其他行業有用嗎?
做好電力行業超低排放有引領和技術示范作用,但不能照搬
雖然龍凈建設的是電力工業煙塵治理工程技術中心,但與會專家建議,工程技術中心要以電力行業為主,兼顧開展其他行業。
郝吉明指出,做好電力行業超低排放,對其他行業的超低排放有引領作用,技術有示范作用。希望龍凈在超低排放方面,不光自己做得好,對其他行業也能起示范作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俊華指出,超低排放要考慮怎樣向其他行業跨越。不同行業差別比較大,非電行業有自己的特點,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溫度、煙氣成分差異大,對除塵器的要求差別很大,這些行業怎么實現超低排放?“不能照搬電力行業的技術,工程中心要研發符合非電行業實際、能解決問題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