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遼寧省“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2020年,遼寧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3550萬噸標準煤以內。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101.1萬噸、8.8萬噸、77.5萬噸、66.2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3.4%、8.8%、20%、20%。
污染物減排——全面供應符合國Ⅴ標準的普通柴油嚴控新建燃煤鍋爐,依法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加快發展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逐步取消現有工業園區及產業聚集區分散燃煤鍋爐,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清潔能源或潔凈煤。到2020年,全面實現高效一體化供熱,城市建成區內取締2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建材、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
加速淘汰黃標車、老舊機動車、船舶以及高排放工程機械。逐步淘汰高油耗、高排放民航特種車輛與設備。全面供應符合國Ⅴ標準的普通柴油。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加大民用散煤清潔化治理力度,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推廣使用潔凈煤、先進民用爐具,到2020年底前民用散煤治理取得明顯進展。
治理公共機構食堂、餐飲服務企業油煙污染,推廣安裝節能高效油煙凈化設施,鼓勵具備條件的公共機構安裝餐廚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理設備。
循環經濟——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
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城市污泥等城市典型廢棄物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鼓勵專業組織、慈善機構回收利用廢舊紡織品,推進燃煤耦合污泥等城市廢棄物發電。
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推動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在電氣電子、汽車、鉛酸蓄電池和包裝物等四類產品領域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和規范回收處理。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支持再生資源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在地級及以上城市逐步建設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等平臺,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
節能措施——改革供熱計量收費 收繳垃圾處理費完善居民階梯電價(煤改電除外)制度,推行居民階梯氣價(煤改氣除外)、水價制度。深化供熱計量收費改革,完善脫硫、脫硝、除塵和超低排放環保電價政策。
落實國家環境保護費改稅政策和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加大垃圾處理費收繳力度,提高收繳率。
監督檢查——對未完成目標的市級政府進行問責對未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的市級政府進行問責,對未完成省下達能耗總量控制目標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和約談,實行高耗能項目緩批限批。對環境質量改善、總量減排目標均未完成的地區,暫停新增排放重點污染物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
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用能和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公布違法單位名單,發布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公開通報或掛牌督辦。強化執法問責,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嚴等行為,嚴肅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
此外,開展舊衣“零拋棄”及閑置舊物交換活動,利用舊物開展巾幗助困志愿服務。倡導廣大職工從家庭家教家風方面入手,引導家庭購買節能、高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暢通綠色產品流通渠道,鼓勵建立綠色批發市場、節能超市等綠色流通主體。推廣綠色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