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贛鄱大地,已是烈日炎炎。證券時報采訪團頂著30多度的高溫來到江特電機(002176)所在地宜春。這座位于江西西部的地級市,曾因一句活色生香的城市宣傳語而一夜揚名華夏。不過,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早已吸引了眾多資本的目光,如宜春四一四礦藏有鋰、鉭、鈮、銣、銫等多種貴重金屬,是世界上最大的鋰云母礦。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江特電機選擇電池正極材料作為公司轉型新能源產業的突破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因為碳酸鋰是目前主流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重要原料。
但這樣的順理成章,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從鋰礦石中提鋰,制備碳酸鋰,可用的原料主要有兩種——鋰輝石和鋰云母。
鋰輝石提鋰是成熟的技術路線,也是當前各家涉及該業務上市公司使用的主要方法,但鋰輝石礦主要依靠進口。而要真正發揮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江特電機必須在鋰云母提鋰上實現突破。
這個突破是5年持續研發的結果。據悉,江特電機是全球首家掌握鋰云母提鋰量產技術的企業,公司正在建設的1萬噸鋰云母提鋰生產線即將投產。
掌握了鋰云母提鋰的量產技術,為江特電機未來以更低的成本優勢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可能。這正是技術樹立的門檻,帶來的溢價。
其實不只是鋰云母提鋰技術。據業內人士介紹,從鋰礦石中提鋰的技術,目前在全球范圍,也僅有中國企業在主導使用。這背后是一個漫長的產業發展變遷的故事。
中國礦石提鋰的技術,最早來源于上世紀中蘇合作打下的基礎。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世界鋰鹽開發以鋰礦石資源為主,主要生產國包括美國、智利、德國、前蘇聯和中國。但1997年鹵水提鋰成功后,其低廉的價格大大沖擊了礦石提鋰企業,其他國家基本從這一領域退出,只有中國仍然主要從鋰輝石生產碳酸鋰,并且在制備高純度碳酸鋰方面具有成本優勢。
這背后是對技術工藝的高要求。含鋰礦石的品位與制備碳酸鋰有非常重要的關系,低的礦石品位會增加選礦的復雜程度,而鋰輝石制備碳酸鋰需要用硫酸浸出,該過程會產生大量硫酸鹽和其他重金屬鹽,這些都增加了提鋰工藝的難度,中國企業在多年的摸索及實踐中逐步掌握了其中關鍵技術工藝。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提鋰企業成為國際鋰輝石貿易中的主要買家。據說,外國礦主要想獲得擴產的融資,都必須先提供與中國企業簽下的采購協議,否則將很難融到錢。
因此,在碳酸鋰價格大漲之時,國內提鋰企業能賺得盆滿缽滿也就不難理解,因為在面對原料供貨商時,中國企業擁有更強勢的話語權,可以把漲價帶來的利潤大部分留在企業。而在其他很多領域,國內企業經常面臨的卻是產品價格漲,原料價格漲得更多。話語權決定了利潤空間。
今時今日,面對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可能大多數國人都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話語權的重要性。國內鋰產業的發展也印證了“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
江特電機潛心5年研究攻克云母提鋰技術,希望在國內更多的領域、更多的企業都能傳來這樣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