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個建筑垃圾搜集箱放置在小區內,將各類建筑垃圾運到垃圾處理廠集中分揀,經過破碎、除雜后即可重新應用于城市基礎建設和再生建材的生產,讓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目前,昆山市在處理建筑垃圾上開啟了高效、綠色新模式。




位于昆山周市鎮的建筑裝潢垃圾臨時中心,“忙碌”的挖掘機“銜”滿水泥塊、木板、塑料等混雜在一起的建筑垃圾后,一口口“吐”向身邊一龐然大物的傳送帶上,經過傳送帶的快速驅動,1分鐘左右,經過初篩、破碎、分篩,一堆堆各種規格的再生骨料出現在眼前,這便是建筑垃圾被“消化分解”的全過程。據介紹,分揀出來的細顆粒可以生產再生磚,中顆粒可鋪路面,大顆粒則再進行破碎用于制作建筑材料。而在另一區域的大件垃圾臨時分揀中心,床墊、沙發、木制家具等物品一一被輕松分解。“以往一個席夢思需要5-6名工人手工分解,用時半個小時,如今通過大件垃圾處理線,僅需30秒到1分鐘便可分解完成。”垃圾處理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大件垃圾破碎線主要由傳送、破碎、除鐵、除塵等系統組成。只需把席夢思、沙發等大件垃圾放在運送帶上,經過破碎系統即可瞬間被分解,從而實現大件垃圾高效、安全的減量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