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2019年1月起以長江大保護和三磷整治為核心的政策和實施方案相繼出臺。特別是長江經濟帶“三磷”專項排查結束后,湖北、貴州、云南、四川、湖南、重慶、江蘇等7省市的692家“三磷”企業(礦、庫)中有276家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其中磷肥企業問題率高達47.62%。目前整治行動已由“查問題”階段進入“定方案解決問題”階段,生態環境部為此印發了《長江“三磷”排查整治技術指南》,以關停取締一批、整治規范一批和改造提升一批為目標推動磷化工整治的正式落地。
芭田股份(002170)作為復合肥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致力于用創新推動行業環保升級。
全球首例選礦工藝,實現廢料排放、零浪費理想狀態
2014年期間,芭田股份推出首套國產化冷凍法硝酸磷肥裝置問世,目前已實現達產達標,該項技術不同于行業的硫酸分解的常規路線,該工藝無磷石膏產生,徹底解決磷復肥行業由于磷石膏的排放污染問題。
然而,在磷肥的生產過程中,傳統選礦主要釆用的是反浮選工藝,每生產1噸磷精礦,要排出尾礦約0.3噸。此工藝不僅選礦效率低,還增加了尾礦的處理成本,此外排除的尾礦中含有酸性廢水,存在環境污染風險。
為解決復合肥行業磷肥制作過程中傳統選礦工藝存在的問題,芭田股份技術中心進行了2年多的研究試驗,創新研發了全球首例磷礦弱酸性浸取工藝。這項工藝技術突出優點為環保、產能大、及實現磷礦資源零浪費。此工藝為物理選礦,以磷礦為原料,釆用高溫煅燒,將磷礦中有機物及雜質分解,通過浸取、分離得到磷精礦。同時,可利用相關裝置,將浸取、壓濾得到的濾液濃縮后制取硝酸銨鈣鎂肥料。新工藝的的使用,將磷礦中鎂降至1.2%以下,磷不會被浸出,沒有尾礦產生,大大提高了磷礦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設備的實際生產能力,降低了生產成本,避免了尾氣中NOX對環境的影響。脫除了磷礦中的有機質,可以生產白色硝酸磷肥,拓展了產品用途,增加銷量。
自芭田股份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著“喂予植物最佳營養,守護人類健康源頭”的使命,且堅持履行著對人類健康、全球環保的責任。如今,磷礦弱酸性浸取工藝技術的成功研發是芭田股份履行自身使命和責任的重大體現,也是為實現中國新型肥料的發展、土壤生態功能的提升、生態美好的農業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