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改造礦山生態環境,近日,汝陽縣玉德礦業有限公司水泥用石灰巖礦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在該縣城關鎮張河村開工。
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汝陽縣4A級旅游景區有西泰山、恐龍谷漂流,3A級旅游景區有龍隱、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全縣轄13個鄉鎮1個工業區、216個行政村,總面積1332平方公里。201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80.4億元,同比增長8.3%;服務業增加值87.2億元,增長7.7%;工業增加值增長10.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5億元,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億元,增長10.2%。
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很多國家紛紛注重礦山修復工程,加大礦區的生態建設,對礦山進行環境保護與綜合修復,越來越被認為是人類在可持續發展下資源開發模式的一種理性選擇。汝陽縣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旅游活縣、生態立縣”主戰略,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支撐能力持續提升,“一區兩園”帶動作用凸顯,產業集聚能力持續增強,榮獲“洛陽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先進單位”。汝陽縣自然資源局本著對該縣境內的露天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的目的,由汝陽縣玉德礦業有限公司自行進行生態治理修復。
據了解,汝陽縣玉德礦業有限公司水泥用石灰巖礦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有助于緩解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治理區由于前期露天開采基建工程,形成采礦邊坡高度大、坡度陡,部分區域節理發育、巖體破碎,依據勘查報告,該公司首先對生態恢復區域進行整體修復,然后對整個治理區的地形地貌景觀進行修復,平臺恢復成林地,覆土后植草種樹以改善生態環境。設計治理方案包括邊坡修整工程、場地平整工程、擋土保水岸墻工程、覆土工程、生物工程。 礦山修復工程實施后,增加林地面積 1.54 公頃。
據汝陽縣玉德礦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由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勘察院編制工程方案,一期工程已于10月完工,前期治理已取得明顯成效。此次礦山生態修復通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將因礦山開發破壞的地貌景觀得到修復,增加植被覆蓋率,控制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的發生,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環境協調發展,社會效益潛力巨大。二期工程將根據縣委和縣政府規劃,嚴格按照大氣污染法防治辦法及省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有關規定,濕法作業,杜絕揚塵污染,打造礦區修復、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基地,助力汝陽縣成為洛陽市礦山生態修復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