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治區水利廳創新思路,組織建設了河道采砂“互聯網+監管”系統平臺,打造“水陸空”一體化河道采砂監管體系,對全區14個設區市有采砂管理任務的市縣河道采砂實行線上監管全覆蓋。
該系統通過河道采砂規劃采集采區坐標,勾畫可采區電子圍欄,并利用GPS、視頻監控、前端感知設備,可隨時掌握采運砂船舶位置,動態觀察航行軌跡,實時了解船舶工作狀態。一旦船舶越過許可可采區域電子圍欄或超時限超量開采,系統立即啟動預警模式。監管人員可即時連接現場攝像頭核實取證,對違法行為立即采取處置措施。
針對目前我區絕大多數市、縣的執法人員、執法裝備匱乏,采砂監管效能低下的現況,自治區水利廳利用“互聯網+監管”系統平臺,通過對采運砂船、采砂現場、堆砂場、重點河段、敏感水域等安裝定位、監控、計重計量等前端感知設備,按照統一接口標準接入監管系統,執法人員無須到現場即可通過系統平臺實時查看取證,執法能力進一步提高。
為破解現場開單效率不高等難題,自治區水利廳創新推出電子單據開單模式,即采砂人可利用手機App模塊填寫河道砂石合法來源證明電子運輸單申請,水利部門監管人員通過采砂人上傳的現場照片、視頻監控、掃描的相關證件等資料審核單據,審核通過后形成具有唯一二維碼的電子單據,運輸人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運輸砂石出示二維碼,執法檢查人員用手機掃一掃功能,即可彈出與紙質單相同的單據信息,比對信息即可判斷是否運輸非法開采的河砂。尤其是在統計可采區采量方面,電子單可根據需求智能統計,滿足監管人員多方面統計需求,提升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