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浙江省湖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廣泛征求<關于加快推進水泥粉磨行業整治提升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意見建議》內容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22】88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湖州市水泥粉磨行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結合湖州市實際,制定本意見。
《意見建議》中涉水泥行業相關重點內容如下: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全省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水泥工業產業政策,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指引,以節能改造、畝均稅收運用、能效及環保對標為主抓手,著力壓減過剩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聚度、提升綠色生產水平、促進產業集約集聚、循環高效、綠色低碳發展,有效提高我市水泥粉磨行業的質量和效益。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底,全市水泥粉磨行業改造提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市水泥粉磨企業關停重組13家以上,騰出盤活土地600畝左右;騰出能耗空間近4萬噸標煤;畝均稅收達到40萬元/畝以上,畝均增加值達到120萬元/畝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7%以上;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顆粒物排放濃度不高于 10mg/m3,無組織排放與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管控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各區(縣)水泥粉磨企業原則上不超過1家,全市水泥粉磨企業總數不超過7家;綠色建材產品比重穩步提高,質量水平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一批省級綠色工廠;水泥粉磨企業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智能化、綠色低碳化生產水平領跑全省。
三、主要任務
嚴格項目準入審批
各地嚴格控制新建水泥粉磨產能,鼓勵現有企業聯合重組。同時須采用綠色環保、固廢利用、節能減排、智能生產等先進技術;規模要達到年產水泥100萬噸及以上,磨機直徑須在3.8米及以上;水泥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須達到《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16780-2021)能耗限額等級1級;須配置滿足《浙江省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要求的除塵設備及堆存、包裝、運輸等系列管控措施,并安裝在線監控設施。相關企業如存在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可以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
整治低效高耗企業
嚴格執行最新環保、能耗、安全、質量和技術裝備等法規標準,不定期開展合法合規性專項檢查,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達標的,不予換發生產許可證并依法關停退出。完善獎勵與約束機制,對主動退出的水泥粉磨企業按退出時間給予梯度獎勵。
推行綠色安全生產
推進節能降耗改造,建立健全能耗監測體系。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嚴格執行超低排放標準,完成粉塵治理設施提標改造,企業污染治理水平達到大氣治理績效評級中引領型企業指標要求。持續推進提高水泥粉磨企業對礦渣、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水平,發展循環經濟。嚴格執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GB/T 33000-2016)和《水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JC/T 2301-2015),加強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定時開展自查自檢,及時發現、及時整改安全隱患。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將5G專網+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入水泥行業原料進料、反應過程、質量控制、污染物發放、能源消耗等水泥生產重點環節,促進水泥行業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變革,打造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切實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設備管理和安全環保水平。建立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加快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攻關,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大投入研制新型水泥,鼓勵利用現有水泥生產線發展滿足海洋、港口、高鐵、隧道等工程需求的特種水泥新產品;鼓勵發展低熟料系數水泥,新型固碳凝膠材料等新型低碳水泥,豐富水泥產品體系,拓展市場范圍。
以下為湖州市水泥粉磨企業整治提升清單:


區縣關停整合提升水泥企業年度任務分解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