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綜改示范區瀟河新興產業園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成噸的建筑垃圾通過生產線加工,變身為粒徑不同的再生骨料,并用于生產新型再生混凝土、水穩材料、透水磚等綠色建材產品。在這里,以往作為廢棄物填埋的建筑垃圾通過“回爐再造”,再次“上崗就業”。

瀟河新興產業園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是山西省重點工程項目,也是山西綜改示范區首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由山安立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占地80畝,投資5.01億元,采用“移動式+固定式”處置模式,通過“多級破碎+多級篩分+多種分選”的組合方式,對建筑垃圾進行階梯開發,生產出不同粒徑的再生骨料,取代部分天然砂石,用于生產再生混凝土等綠色建材產品,可年消納建筑垃圾200萬噸,年產50萬噸生態水穩拌合料、100萬m3再生混凝土、100萬m2再生高品質透水磚。該項目配套建設省級實驗室、研發中心、輔助生產設施、生活及辦公配套設施。
走進瀟河園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廠區,國家首批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骨干企業的標識格外醒目。廠區內的路面、路緣石、地板磚等,都是該廠對收集來的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的結果。在破碎生產區,機械流水線有條不紊運行。破碎設備、分揀設備、篩選設備等根據物料的尺寸、質量等不同的特點,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分揀、篩選后,變成再生骨料。“再生骨料作為原料,可以直接銷售,也可以生產混凝土或免燒磚。”山安立德相關負責人介紹。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不僅可提升經濟效益,也可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兼具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特點。“每處理52.3萬噸固廢垃圾,相當于種植415萬棵樹。項目全部達產后,每年可減碳66萬噸。”山安立德相關負責人說道。
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山西太原、晉城位列其中。我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要達到60%以上。這些規劃的提出與實施,也為瀟河園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山安立德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山西綜改示范區的大力支持下,以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爭一流的創優精神,打造一流的產品,助力“無廢城市”建設,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