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狼真的來了!”提起目前國內的砂石市場,許多砂石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事實上,早在2020年國家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之時,記者就對未來的國內砂石市場走勢表示出擔憂。
果不其然。2022年以來,國內砂石價格普遍下滑,供大于求矛盾開始顯現。當年8月,面對國內砂石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多數地區出現量價齊跌的情況,記者再次以《降價或只是砂石行業回歸理性的開始》為題,給國內砂石行業潑冷水降溫。同時,中國砂石協會也發出“預警”,提醒不要盲目上馬砂石項目。
進入2023年,國內砂石市場更是急轉直下,徹底擊碎了許多砂石礦山“疫情放開后砂石市場肯定會好起來”的幻想。許多人士其中不乏業內大佬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唱衰砂石行業的聲音時有出現。仿佛一夜之間,我國砂石行業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況。
浙江交通資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霖不無擔憂地表示,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出現周期性變化,并不斷自我調整。如果不能理性對待砂石行業,甚至過度唱衰砂石行業,將會對未來的國內砂石行業發展造成無法估量的負面影響。
現實的確如此。記者梳理發現,近半年來,國內不少新媒體平臺對砂石行業持以消極態度,連篇累牘地刊發一些不利于砂石行業發展的分析性文章,很大程度加劇了砂石礦山的恐慌感,部分地方甚至“談砂色變”。
不可否認,一些地方出現了砂石產能過剩狀況,長江沿線和廣東省的局部地區甚至出現由“熱點地區”變成“重災區”的跡象。但“危”與“機”相伴相生。當前形勢下,我們更應辯證看待當前的國內砂石市場,用足用好用活國家政策,化不利為有利,從困境中尋機遇謀發展。
市場是無形之手,總在不斷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砂石價格雖然時有波動并有可能短期內違背價值規律,但長期內看價格仍由其本身價值決定。盡管當前許多地方砂石價格下跌,但大部分砂石礦山仍然有利可圖,只不過從暴利時代進入了微利階段,而這也正是砂石價值的真實體現,也是砂石行業回歸理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標志。
就中國經濟整體而言,對砂石行業的帶動作用還在繼續。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對擴大砂石內需將逐步發揮作用。
“當前,砂石及裝備行業已進入‘大浪淘砂’時期,未來砂石礦山企業將由‘淘金’變為‘煉金’。砂石礦山企業必須兩眼盯內,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既要高效管理,更要不斷創新。”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表示。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只有虧損的行業,沒有虧損的企業。當前,我國砂石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的關鍵節點。只有堅定信心,練好內功,才能打造出更多的中國式現代化砂石礦山。
我國砂石行業定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