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寬城滿族自治縣承德京城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城礦業集團)孤山子鐵礦采區看到,12萬余株側柏、刺槐、地錦等植被郁郁蔥蔥。在未治理前,這里曾是一片寸草難生的裸露巖石,它的生態蛻變,得益于超大規模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綠色低碳開發成套技術。這項由京城礦業集團聯合東北大學、中冶沈陽勘察研究總院研發的成套技術,攻克了低品位釩鈦磁鐵礦高效利用與綠色開發兩大行業痛點。該技術在7月21日—22日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組織的評價會上,整體被評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釩鈦磁鐵礦資源儲量豐富,但普遍存在原礦品位低、共伴生組分復雜等問題,導致資源綜合利用經濟性差、環境污染大,難以實現高效開發利用。”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運營總監劉效良表示,該套技術成果為全國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綠色經濟高效開發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有力推動了行業綠色轉型。
該項目團隊經過三年持續攻關,通過三大核心技術的突破性創新,攻克了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的行業難題,實現了從“低效礦”到“高值礦”的產業升級,為資源的高效利用開辟了新路徑。
“你看,這1條皮帶就相當于150輛卡車的運力,可年減少車輛運輸80萬次。”京城礦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李銀說,該套技術中首創的“破碎站分布式布局+膠帶集中輸送系統”,顯著降低了能耗與碳排放,既提升了運輸效率,又從根本上解決了運輸揚塵、尾氣污染等頑疾。
這套技術中的“高壓輥磨替代一段球磨”和“干濕協同預選拋尾”選礦技術,使鐵、磷回收率分別達到92.86%和70.47%,鐵礦資源化率提高30%以上,有力破解了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經濟性差的難題。這意味著同等規模礦山可多回收近百萬噸資源。
針對露天礦山裸巖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該團隊創新高陡邊坡動態復綠與生態修復技術。
“我們在裸露硬巖邊坡上穿鑿巖孔,覆土回填后接滴灌管,植入營養杯,實現了客土造林。”李銀介紹,目前,該企業已投資3.5億元,治理采區、尾礦庫、排土場等5200多畝,栽植果樹4.5萬余株,各類喬灌木1億余株,為露天礦山裸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方案。
工業應用數據顯示,該套技術近三年累計新增銷售額23.67億元,年減排二氧化碳10217噸,削減廢氣排放8840萬立方米,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這項中國原創技術充分展現了我國在資源高效利用領域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