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底,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礦全標段無人駕駛剝離工程在歷經半年多規模化、連續性運行后,成功達成年度生產目標,已累計完成剝離量800萬立方米的亮眼成績單,無人駕駛模式綜合效率已穩定達到并超越人工駕駛效率的90%以上,交出了一份“新質生產力”落地實踐的優異答卷。

自2025年復工復產以來,該項目的核心目標便錨定在通過大規模、長時間、高強度的連續作業環境,檢驗無人駕駛技術在實際生產場景中的穩定性、可靠性及其綜合效能是否能達到并超越傳統人工作業。
項目依托云端智能調度系統構建高效生產組織框架,該系統對礦區40余臺大型無人駕駛礦卡及其配套設備實施集中管控與動態調度。基于實時更新的多源數據(包括三維礦山地質模型、設備位置狀態、路網情況、生產任務需求等),通過智能調度進行全局優化,動態任務分配確保每臺設備高效運行,路徑規劃精確引導,并實現設備間的智能避讓,顯著減少了作業中的空載等待時間,保障了生產流程的連續高效。

智能調度系統通過全域覆蓋的5G專網實現“車-路-云”毫秒級信息交互,驅動核心算法持續優化運行策略。該系統支撐無人駕駛礦卡實現了日均22.6小時的連續作業時長,突破傳統人工作業限制。同時,設備展現出極高的可靠性,出動率高達99.21%。這兩大關鍵優勢(超長作業時間、超高設備可用率)直接轉化為了穩定高產出:工程運行期間單日最高剝離量約6.7萬立方米,并穩定保持日均5.9萬立方米以上的剝離量。

南露天煤礦全標段無人駕駛剝離產量的提前完成與效率雙超目標,不僅高效完成了年度生產任務,更在實戰中證實了該模式在復雜工況下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綜合效率優勢,提升了礦山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