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新絳縣威頓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石灰巖礦上空,一架無人機正沿著預設航線巡航。螺旋槳劃破空氣的嗡鳴聲中,鏡頭如鷹眼般鎖定礦區17個開采臺階的每一處細節,1小時內便采集到上千張高清照片。這些影像數據實時傳回,自動導入地面建模系統。經過不到兩小時的分析處理,一座立體三維露天礦山模型躍然屏上——點擊任意邊坡,170米的最大高度、實時邊坡角度等數據即刻顯現,這座中型露天礦山的安全狀況一目了然。
“空中巡查+地面研判”的監管模式,緣于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西局的創新推廣。作為山西省首個落地應用該技術的地級市,市應急管理局半個月前就率先主動作為,購置部署無人機及實景建模軟件等成套軟硬件設備,讓“空中鷹眼”成為礦山安全監管的全新利器。
技術賦能、監管效能已初見鋒芒。截至目前,市應急管理局已完成9座尾礦庫、5座露天礦山的無人機三維建模,覆蓋垣曲、聞喜、平陸等6個縣(市、區)。通過精準對比和分析,共排查出尾礦庫問題隱患51條、露天礦山隱患16條,3家企業被責令停產整治,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風險。
“空中鷹眼”,明察秋毫。“空中巡查+地面研判”的監管模式,解決了傳統人工巡查的三大痛點——效率低、覆蓋難、干擾大。以往人工巡查時,復雜地形的視覺盲區較多,高危邊坡、深凹采坑等關鍵區域難以近距離查驗。如今,無人機在自動航線上巡航,可無死角采集高清影像與激光數據,生成的三維模型支持任意角度旋轉、放大和測量,讓邊坡穩定性、臺階高度、非法越界開采等問題無所遁形。
“過去靠腳丈量、肉眼觀察,一天頂多查一座礦山,盲區大,還容易漏檢。現在無人機一飛,不到1個小時就能全覆蓋掃描。”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董宏斌介紹,“這種‘不落地’的監管模式,正改變著傳統非煤礦山的監管格局。”
更重要的是,相比傳統監管模式,“空中鷹眼”大幅降低了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檢查工作主要在“云端”完成,僅在模型存疑時才進行現場核查,既保證了監管的精準性,又極大減少了頻繁入場對企業運營的影響,使企業營商環境得到優化。此外,借助不同時期模型的疊加分析和算法對比,還可量化呈現邊坡治理、浮石清理等整改效果,提升隱患的整改質量。
“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市范圍持續推廣無人機監察技術,讓‘空中鷹眼’守護更多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董宏斌表示,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化,我市將加快構建“政府高效監管、企業安心生產”的良性互動格局,為礦山安全管理注入更強技術動力。
從人工巡查的“腳步丈量”到無人機的“一飛到位”,從碎片化勘察到三維實景“一察到底”,監管手段的革新,正悄然重塑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的形態與效能。隨著“空中鷹眼”的不斷推廣,全市非煤礦山安全治理現代化、智能化之路正蹄疾步穩邁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