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目前出現的鐵礦石超量進口、緩解港存礦嚴重積壓的狀況,昨日,中鋼協對各會員企業提出了要求,嚴格按照鋼鐵生產和適量庫存的實際需要組織鐵礦石進口,控制鐵礦石進口總量和節奏,防止出現盲目超量進口的情況。會員企業應對自己的港口存放鐵礦石進行一次清理,按照滿足生產需求45天左右的標準,對超儲港存鐵礦石,盡力組織出港,減輕港口存礦的壓力。
此外,中鋼協堅決抵制不顧國內市場實際需要,有意大量進口和囤積鐵礦石、轉手高價倒賣、擾亂國內市場鐵礦石貿易秩序的行為。協會要求所有會員企業依法經營,并對違規行為進行舉報,提請國家有關部門進行處理,情節嚴重的暫停或取消其進口鐵礦石的資格。
港存比年初增加50%
由于1~4月鐵礦石超量進口,造成港口存礦嚴重積壓。據交通部有關部門統計,5月15日全國港口港存鐵礦石高達7922萬噸,比年初增加50%以上,創我國港存礦的最高紀錄。
目前,由于港口存礦嚴重積壓,造成海運礦石船到港后待港時間已達7~10天,不僅帶來經濟損失,而且影響運力的發揮;按1~4月進口鐵礦石綜合平均到岸價129.47美元/噸計算,港存礦占用資金總額已達102.6億美元,加劇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1~4月進口鐵礦石的超量進口,形成我國對進口鐵礦石需求大幅增長的假象,也不利于國際鐵礦石海運貿易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行內人士分析,壓港現象嚴重的根源是鐵礦石談判遲遲未決,鋼企又對后期價格看漲,但通過市場自身調節,壓港現象會有所緩解。
鐵礦石談判未果是主因
廣發證券鋼鐵行業研究員劉保瑤認為,造成壓港嚴重的根本原因就是企業看漲鐵礦石價格。他分析,雖然中澳鐵礦石談判仍未有定論,但是基礎價格走勢上揚是鋼企的共識,因此導致今年進口量突增。壓港導致企業自身資金壓力嚴重,企業會進行適當的調節,此外,生產對鐵礦石的消耗也會減少壓港。
廣東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馮炳文分析認為,除了企業看漲后期鐵礦石價格外,鐵礦石談判遲遲未果也加重了企業的心里負擔,擔心談判難以達成預期價位,因此,按照現有的協議,增加進口量進行儲備。
馮炳文認為,由于中方和力拓、必合必拓的談判近期出現摩擦,導致鐵礦石談判未果,此次中鋼協發出此信息的用意,不排除是為了透露后者:中國目前的鐵礦石存港量依然充足。
(源自:信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