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關于貫徹落實推進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的實施意見
各設區市國土資源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于推進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意見》(國土資發〔2016〕187號)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經研究,現就省國土資源廳貫徹落實推進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實施意見提出如下要求:
一、嚴格礦業權出讓,強化源頭管控
(一)源頭管控礦業權新設延續。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和礦業權出讓前期準備工作,出讓礦業權必須符合礦產資源規劃、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定。除機制砂和符合條件的探礦權轉采礦權項目可新設采礦權外,原則上不再新設立其他采礦權。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的采礦權,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福建省采礦權延續審批條件》的,方可申請辦理延續開采登記手續。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采礦許可證到期原則上不得延續,確需為設區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建設新設采礦權的,必須“退一進一”,且采礦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
(二)嚴格執行綠色礦山建設要求。按照《福建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新建礦山在取得采礦許可證前須按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編制“三合一”方案,并在礦山籌建過程中同步建設,在正式投產時必須符合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生產礦山應結合實際,編制綠色礦山建設方案,明確創建期和重點工程。綠色礦山建設方案報所在地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三)嚴格落實礦業權出讓方式。協議出讓礦業權,必須集體決策、價格評估、結果公示,協議出讓范圍控制在國務院確定的特定勘查開采主體和批準的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大中型礦山已設采礦權深部。采礦權原則上采用拍賣方式出讓,不得設定任何限制性條件;必須通過“福建省礦政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在線辦理,否則在審批采礦許可證配號環節不予審核通過。
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
(一)推薦申報先進實用技術。支持和鼓勵礦山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等產學研有機融合,大力研發先進技術,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為可持續發展保障、礦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積極組織符合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條件的礦山企業進行申報,爭取符合條件的技術入選《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
(二)推廣利用先進實用技術。指導礦山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升級改造,提高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安全、環保的前提下,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指導礦山企業對廢石、矸石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采取提取有用組分、制作建材、加工成新興材料等多種方式,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的資源、經濟和生態效益。鼓勵地下開采礦山利用全尾砂充填等先進適用技術,原則上不再新設尾礦庫。
(二)堅持推行資源高效利用。堅持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改革創新、落實責任的基本原則,圍繞采礦、選礦和綜合利用的重點環節,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查評估制度,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評估指標、評估方法、評估流程的評估體系,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指標體系和長效機制,建成礦產資源“三率”最低指標和領跑者指標。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礦山“三率”指標執行情況進行核實評估,按照國家公布的礦產“三率”最低指標作為開發利用“底線”,鼓勵礦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提高“三率”最低指標。積極推進重點骨干礦山基本達到領跑者標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效益、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礦業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提高。
三、強化動態監管,促進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
(一)督促落實礦山企業責任主體。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大力度,督促礦山企業落實建設綠色礦山的主體責任。礦山企業要切實履行建設綠色礦山的責任和義務,按照備案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按時完成各階段的創建任務。企業完成綠色礦山建設任務,達到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要求或相關標準的,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自評估,及時向縣(市、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交建設綠色礦山自評估報告。
(二)全面推行礦業權信息公示制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辦法(試行)(國土資規〔2015〕6號)精神,結合“雙隨機”檢查制度,在礦業權人填報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年度信息并在“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系統”中進行公示的基礎上,省廳結合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和礦山情況,區分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礦種等,依據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編號隨機搖號確定抽查名單,抽取比例不低于各類勘查項目或礦山總數的5%,由省廳自行檢查或委托下級國土資源部門開展檢查,全面核查礦業權人公示信息情況。核查結束后將核查結果記錄在礦業權人公示信息中予以公示。鑒于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專業技術性強的特征,實地核查可委托專業機構開展相關工作。
(三)完善礦產資源“黑名單”制度。按照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建立礦產資源管理“黑名單”制度的通知》(閩國土資綜〔2015〕424號)規定,對存在未按規定匯交地質資料、越界勘查開采、未按開發利用方案(或開采設計)生產或未按生態環境恢復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執行“邊開采、邊治理”、未按時繳交(存)礦業權出讓收益(價款)、礦業權占用費(使用費)、未按規定計提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礦業權人信息公示結果抽查被列入異常名錄等非法違法行為的礦業權人,由礦政綜合管理系統識別并推送到監管平臺,生成“黑名單”后向社會發布。列入“黑名單”的,除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外,在礦業權準入、各類登記受理以及承擔地質礦產各類中介服務業務、國土資源領域相關項目、資金補助安排等方面也予以限制。
福建省國土資源廳
2017年11月1日
關于“高效利用 ”的資訊
- 中科院新型煤炭清潔技術實現工業應用并打入國際市場...(2019-11-14)
- 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進展及發展趨勢(2019-05-07)
- 個舊市60%選礦企業將于11月30日前關停(2018-10-23)
- 全國砂石等礦山修復治理“大幕”已經拉開!(2018-10-16)
- 河南投資3億元推動砂石礦山整合、綠色發展(2018-10-11)
- 廣西砂石礦山將實行100萬噸/年、50萬噸/年、20萬噸/年、10萬噸/年等4種...(2018-09-26)
- 貴州10條措施打造綠色礦山!(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