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000萬噸砂石骨料企業的綠色礦山之路!

在湖南省汨羅市川山坪鎮,有一座不一樣的礦山。在這里,看不到肆意橫流的污水,看不到漫天飛揚的塵土,也看不到堆積如山的廢棄尾礦。它是依山就勢建造的全封閉廠區,是安全生產的堅實堡壘,也是與青山共嫵媚的綠色明珠。
2019年12月,汨羅市樂福田骨料礦山正式投產運營,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產能的綠色礦山,據勘測,花崗巖礦山預可采礦石資源儲量9314.95萬噸,預計總體利潤可達30億元以上。
成立背景——市場所需
應環洞庭湖區環保治理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要求,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湘江、汨羅江和洞庭湖采區全面禁采。市場砂石資源出現供給短缺,價格水漲船高,尋找新的替代品成為當務之急。
汨羅的南邊,川山坪鎮境內,麻石資源豐富,開采歷史也有多年。但傳統的麻石采集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早在前兩年,汨羅的傳統麻石加工企業全部被關停。這些沉睡在大山里的石頭,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讓這些資源造福人民,是擺在汨羅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課題。
根據市場行情變化和資源布局特點,汨羅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成立樂福田礦山籌建指揮部,計劃將川山坪鎮青江村、三姊村豐富的麻石資源轉化為砂石資源。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治學擔任指揮長,楚之晟集團、砂石局、汨羅市湘汨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川山坪鎮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推動礦山籌建工作。
項目于2017年12月開始籌建規劃,2018年6月依法取得礦業權,同年9月取得采礦權許可證。2018年12月1日正式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經過數百人加班加點,樂福田于2019年12月底建成試產,整個礦山共計完成投資4.3億元。
綠色理念——既在面子也在里子
樂福田礦山
走進樂福田,寬敞干凈的道路,隨處可見的綠色植物,全封閉的生產車間,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采礦現場“臟亂差”的傳統認知。但對樂福田而言,綠色礦山的概念不僅僅是單純的礦區綠化或者復綠,給礦山穿一件“綠衣裳”,而是做到少投入、多產出、少排放,實現整個礦山生命周期“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綜合效益的最優化。
運載麻石原料的新能源運礦車
原料從采集地運輸到生產廠房,全部由新能源運礦車完成。運礦車上山時為空車,負重小,耗能也小,下山時,礦車和麻石重量帶來的勢能將轉化為電能,為礦機充電。一臺礦車一次性能運載60多噸麻石,但一個月僅需充電一次。
樂福田生產廠房位于半山腰,為了最大空間利用土地,廠房內部依山就勢采用階梯設計,按照海拔高度不同,分為120、104、97、90四個平臺,分別為一破平臺、精加工、料庫和裝車平臺。為了避免揚塵,整個生產都采取濕化作業,并且全都在封閉的空間內完成。
沉淀設備
生產車間產生的廢水經過濃密桶絮凝沉淀、板框壓濾機泥水分離后,清水則通過提升泵抽回到生產車間用循環使用,壓濾后的礦山廢渣則可以用于礦山邊坡治理和復綠以及環保磚制造。
早在項目建設之前,指揮部工作人員就先后奔赴浙江、福建、安徽、廣東等地考察,如何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貫穿內外,是工作人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考察了許多地方,我們并沒有照搬哪個地方的經驗,而是結合各個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出最具汨羅特色的綠色礦山模式。”指揮部成員、汨羅市砂石局副局長熊落星說。
全部智能化——綠色礦山有“腦子”
經過數道破碎,生產出來的成品砂石
作為一個年產能1千萬噸的礦山,樂福田員工并不多,高效率的運作離不開智能化的操作系統。原料麻石從進入廠房,到變成最后四個類型的產品,中途最少需要經過兩次破碎、三次皮帶傳輸,但這些過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參與。位于中控室的操作系統就像整個生產車間的“大腦”,技術人員通過這個“大腦”就能操作全部生產。
運載車輛過磅出廠
除了生產,砂石的銷售和計量也全部智能化。所有骨料進出均需經過自動計量的一卡通系統,從車輛入場、稱皮、裝車、出廠、計量、財務扣費全部實現一卡通,全流程不需要人工控制,信息同步采集、同步記錄,同步上傳,大大提高了裝車、計量、財務結算的工作效率。
裝載出廠的貨車加蓋篷布
“綠色環保是樂福田生產堅持的首要原則,我們正在申報綠色礦山4.0標準,這也是目前綠色礦山的最高標準,要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守住綠水青山。”熊落星說。
- 綠色砂石革命:一場重構產業生態的灣區實踐!(2025-04-30)
- 總投資8.3億元!中能建葛洲壩湖南年產500萬噸砂石項目最新進展...(2025-04-28)
- 建筑垃圾變身“城市礦產”—湖南湘江新區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新路徑...(2025-04-28)
- 臨沂市已建成綠色礦山42家 將保障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持續推進...(2025-04-27)
- “數”造“荊”彩!華新水泥:制造變智造 培育新動能...(2025-04-27)
- 2.52億元競得!浙江一儲量約1800萬噸石灰石礦進入實質開發階段...(2025-04-27)
- 新疆開展綠色礦山遴選推薦工作(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