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開征求對《重慶市材料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明確了主要目標,“十四五”期間,全市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產業結構明顯優化,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持續推廣,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煉鐵、煉鋼、鐵合金冶煉、鋁冶煉、水泥制造、建筑陶瓷制品、衛生陶瓷制品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達到30%,平板玻璃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達到20%。
“十五五”期間,全市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重點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持續提升,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確保2030年前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峰。
涉及水泥行業的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碳達峰行動
1.強化總量控制。嚴格落實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堅決遏制違規新增產能,不再新增獨立水泥粉磨生產能力。對擬建、在建項目,應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建設實施,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標桿水平。對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鼓勵不具備規模效益、能效水平達不到基準水平的有序開展產能優化整合或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原則上應在2025年底前對不能按期將能效改造升級到基準水平以上的存量項目進行淘汰。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關于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的工作要求,加強川渝區域聯動,完善川渝地區差異化錯峰生產政策,強化錯峰生產聯絡機制,督促各地區主管部門開展錯峰生產監督檢查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產品提檔升級。以發展節能環保、安全耐久的綠色建材為目標,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攻方向,重點完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做優做精玻璃、陶瓷和新型墻材產業。發展高品質水泥和特種專用水泥,延長使用壽命,減少水泥熟料用量。(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原料替代。支持利用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有序引導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產新型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等綠色建材。提升玻璃纖維、巖棉、混凝土、水泥制品、路基填充材料、新型墻體和屋面材料生產過程中固廢資源利用水平。加強低碳原料替代技術研究應用,鼓勵在保障水泥產品質量和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前提下,提高水泥生料中固廢資源替代比重。降低水泥產品熟料系數,減少水泥熟料消耗量,加大對低鈣、非鈣膠凝熟料體系的研發力度。擴大鋼渣微粉作混凝土摻和料在建設工程等領域的利用,持續探索鋼渣的其他規模化利用渠道。(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工藝技術創新。水泥行業加快突破節能降耗技術難點,促進節能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材行業重點行動
產業提升:支持通過市場化兼并重組等方式逐步退出低效產能、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不再新增獨立的水泥粉磨產能。重點發展低熟料水泥、利廢水泥等綠色水泥,做優做強高標號優質水泥,機場跑道、高速鐵路等工程專用水泥和低熱、低堿、膨脹等特種水泥。支持拓展水泥制品應用領域和范圍,積極發展預拌砂漿、高性能混凝土、功能化混凝土等下游產品。
原料替代:鼓勵采用電石渣、造紙污泥、脫硫石膏、冶金渣尾礦等多種低碳原料替代石灰石作為水泥生產用原料,降低水泥生產石灰石用量。鼓勵通過各類混合材深加工技術持續降低熟料系數,提升水泥中混合材摻比。支持水泥窯、磚瓦窯協同處置城市建筑固廢、生活垃圾、污泥、赤泥、電解錳渣、農林廢棄物。
低碳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水泥行業推動采用低阻高效預熱預分解系統、第四代篦冷機、模塊化節能或多層復合窯襯、氣凝膠、窯爐專家優化智能控制系統等節能技術應用;推廣分級分別高效粉磨、立磨/輥壓機高效料床終粉磨、立磨煤磨等制備系統改造,推動水泥碳化活性熟料開發及產業化應用技術。
重點任務
提高水泥產品質量和應用水平,促進水泥減量化使用。
保障措施
嚴格執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按照國家部署,引導鋼鐵、水泥、有色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我市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實行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管理,加強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控制,健全碳排放信用監管制度。
按照國家制定發布的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分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制指南、碳減排技術指南,有效引導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
鼓勵領軍企業積極參加碳達峰碳中和高峰論壇,定期召開行業大會,廣泛交流經驗。充分發揮各類媒體、行業協會作用,積極宣傳建材行業節能降碳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與做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