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臺
目前,由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臺,給出了推進我國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該方案的出臺背景是什么?有何意義?總體思路和主要措施是什么?我們來看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怎么說。
《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臺的大背景是什么?目前我國垃圾分類有哪些短板?
劉建國:去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作出重要指示,發出了推進我國垃圾分類的總動員令;《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則給出了推進我國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該方案是一個符合國情、求真務實的方案,總的來說,是要在我國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
管理學上有一個“木桶效應”理論,我國垃圾分類的“木桶”,長板是政府主導、資金保障、頂層設計、基層創新,短板是“全民參與”。這樣的“木桶”顯然盛不了太多的水。垃圾分類是一項典型的社會治理工作,成效高低與進度快慢主要取決于我國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全民參與的普遍程度。所以,垃圾分類重在全民參與,堅持不懈。
全民參與是我國垃圾分類的短板,政府和居民在補齊短板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劉建國: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環節必須配套銜接,形成高效順暢的系統,關鍵在一頭一尾,即分類投放和分類處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較低,制約了分類處理設施的運行效率和污染控制效果;處理設施不到位和低效率又影響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政府應當根據“四分系統”要求,適度超前做好分類處理設施規劃建設,建好“四分系統”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環境;居民應當認識到,垃圾分類是我們作為“污染者”應盡的基本責任,沒有理由推脫,垃圾分類歸根結底是為自己。
我國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就是淘汰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促使低端產業轉型升級,這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設置了更高的準入門檻。政府、居民、垃圾處理企業各負其責,堅持不懈,保持定力,排除干擾,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良性循環系統一定會早日建成。
《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提到要實現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處理“兩網融合”,為何要這么做?
劉建國: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處理兩網從并行不悖到兩網銜接、兩網協同,再到兩網融合是必然趨勢,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和結果。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具備了兩網相融的條件,方案將兩網融合作為推動垃圾分類的重要舉措,是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主動作為之舉。
此前再生資源回收是市場主導,垃圾處理是政府主導,推動兩網融合,實際上是承認再生資源回收就是垃圾分類,廢物利用就是垃圾資源化,再生資源回收跟垃圾處理一樣,也是關系民生的基礎性公益事業,這樣再生資源回收就可以名正言順政府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逐步實現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有何好處?
劉建國:全民參與與垃圾分類可以倒逼垃圾的分類投放等各環節的立法、制度化,比如生活垃圾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包裝廢物管理條例的出臺,快遞行業、餐飲行業作業規范的制定等。
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可以引導居民養成綠色生活l綠色消費的習慣,埋下環境保護的種子,還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減排。但需要強調的是,垃圾分類本身并不能消滅垃圾,只有分出的東西得到妥善利用才能減量。
- 湖南在用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共計85個 處理能力4477.9萬噸/年...(2024-09-29)
- 來安積極探索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新模式(2023-07-26)
- 請看這里!生活垃圾如何處置?建筑垃圾如何處置?(2023-07-06)
- 200噸/日!湖南靖州縣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項目投入試運行...(2022-09-27)
- 廈門“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理念深入人心(2022-06-13)
- 安徽已建成運行4萬多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2022-04-26)
- 河南省垃圾分類政府令發布,3月1日起施行!(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