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置混凝土塊、墻皮、廢磚、玻璃等建筑垃圾,一直都是“老大難”問題。保守估計,每年在南京產生的建筑垃圾超過300萬噸。位于南京江北的九峰山建筑資源中心是該市最大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廠,年處理建筑垃圾能力達30萬噸,日均近千噸。近日,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廠目前日處理建筑垃圾只在150噸上下,嚴重“吃不飽”。
“吃”進垃圾,“吐”出磚頭
“我家剛裝修時給了物業公司900元,他們才找來在城管部門備案的五小車公司上門把垃圾運走。”近日,南京市浦口區某小區居民林菲告訴記者,業主群有人分享了裝修垃圾清運小程序,她才不再為如何處理裝修垃圾而頭疼。
建筑垃圾如果采取粗放式分揀、拋棄、填埋或是偷倒偷賣,不僅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還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甚至留下安全隱患。為解決“垃圾圍城”難題,南京在部分區已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基礎上,擬再布局建設包括九峰山建筑資源中心在內的7處市級處置中心。該市“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持續提升建筑垃圾規模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能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集聚化發展,助力打造“無廢城市”。
去年7月,位于浦口區星甸街道江北環保產業園的南京城建九峰山建筑資源中心正式投產,按市場化思路,由上海一家頗有實力的環保準上市企業具體負責運營。3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該中心,只見整個廠房像個灰藍色底、白色頂的方盒子,外部環境干凈整潔,完全看不到垃圾和揚塵。進入廠房內部,才發現一側建筑垃圾堆積如山,兩輛鏟車正揮舞著“手臂”整理。隔壁占地12500平方米的巨型流水線車間,每天都在等待垃圾“投喂”。
偌大的車間里,最多只需15名工人對設備簡單操作。生產流水線實現高度自動化,對建筑垃圾進行分揀、篩選、破碎,最終將其變成再生骨料。根據顆粒大小不同,再生骨料分為再生石粉、再生瓜子片、再生小碎等。有的直接銷售用于道路路基鋪墊等;有的轉入制磚流水線,生產環保型再生磚、透水磚等,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該中心的建設單位是國有企業南京市環境集團。該集團工程部部長史建介紹,中心輻射整個浦口區和江北新區頂山、泰山兩個街道。“建筑垃圾特別是裝修垃圾,成分比較復雜,有灰土、混凝土塊、木材、塑料等等,要‘先篩后破’。生產線采用‘一級破碎+兩級篩分+多級雜物復合分選’的先進工藝流程,最終實現對建筑垃圾‘吃干榨凈’。”
該中心展示了五顏六色的成品磚,項目運營負責人韓晶介紹,這些磚用途廣泛,例如房屋建筑、綠化園林、高速護坡、河道坡岸、海綿城市建設等,它們抗壓強度很高,重型車都壓不壞。
生產線“餓肚子”,距盈虧線差一大截
“投產以來,再生環保磚銷售情況很好,但產能出現了問題。”韓晶說,項目籌建時他們曾到各地廣泛調研,也對南京江北每年產生的裝修垃圾數量進行估算。經過測算,只要每天“吃下”700噸垃圾,企業就基本實現盈虧平衡。于是,在沒有任何優惠補貼的情況下,上海這家公司于2022年中標了運營權,并積極投資近5000萬元,購置生產線、制磚設備等,準備在資源處置的新業務板塊發力。市環境集團的母公司南京市城建集團負責廠房等基建,投資5000多萬元,該項目總投資近億元。
按該中心設計年處理能力30萬噸計算,相當于解決了10萬戶100平方米家庭精裝修產生的垃圾,如果將其全部制成標準磚,可制磚3000萬塊,能產生不錯的經濟效益,成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典范。但是,該中心運營近9個月卻一直處在“餓肚子”的境地:每天送進處理車間150噸上下的建筑垃圾量,距700噸的盈虧平衡線差了一大截。“料源短缺導致生產效率嚴重低下,流水線長期‘吃不飽’,但電費、人工費照樣得付,現在每天要虧兩三萬元。”韓晶說。
2023年3月8日,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三部門印發《關于在江北新區、浦口區范圍開展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方案》。方案規定,在江北新區(頂山街道、泰山街道)、浦口全域試點所有已投入使用房屋二次裝修產生的裝修垃圾,以及新建、改建、擴建全裝修房屋產生的裝修垃圾都需運至九峰山建筑資源中心處置。史建解釋說,當時方案明確,在收運環節,加強小區裝修垃圾投放管理和做好工程裝修垃圾收集管理。使用正規車輛運輸,城管部門利用車輛GPS、定崗檢查、動態巡查等方式加強監管,杜絕偷倒亂倒。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原則,由業主、使用人或物業服務企業直接向收運企業支付運輸及處置費用。收運企業按照實際處置量,向資源化利用企業支付資源化處置費用。
之所以“吃不飽”,問題出在建筑垃圾收運環節。史建無奈道,“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需要經過收集、運輸、處置3個流程。我們只負責最后一個流程——后端處置,無法與收運環節全面打通,對這兩個環節也‘無能為力’。中心目前對五小車企業的收費標準是350元一車。部分企業往往會另找收費更低的消納場所,甚至干脆偷偷非法傾倒。”
韓晶說,按照方案,試點區域每年產生的裝修垃圾應全送到九峰山中心,每年預計能超過30萬噸,工廠完全可以“吃飽”。但現狀是,去年運營初期每月處理6300噸左右的建筑垃圾,從9月開始下滑至每月4200噸左右,今年2月因過年工人放假等原因僅處理60噸,3月預計只有1500噸。“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還會虧損更多。”韓晶憂心忡忡。
源頭監管,亟待落實落細
本該進入處置中心的垃圾究竟去了哪?一位五小車運輸企業負責人透露,受利益驅動,部分不法企業偷埋偷倒裝修垃圾現象較為嚴重。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居民處置裝修垃圾每車需支付五小車企業900元費用。企業將垃圾運到九峰山處置中心,一車需付中心350元,加上裝載機械成本200元、運費250元以及人工費,一車只能掙個一百來塊,不如偷埋偷倒賺得多。
浦口區一位熟知物業內情的人士介紹,該區近5年建成并有正規物業的小區共有100多個,這些物業大多由第三方運營。為追求利益,不少物業甚至使用黑車偷倒填埋裝修垃圾。由于南京沒有出臺專門針對裝修垃圾收集、管理、處罰等方面的具體細則,導致對小區源頭監管缺乏有強制力的執法保障。目前相關法規對偷倒行為最高罰款10萬元,遠低于非法獲得的利潤。
為了化解難題,浦口區、江北新區盯緊運輸環節,專門設立建筑垃圾中轉站、堆場,由第三方運營。其本意是由專業企業負責中轉環節,但又導致部分中轉站“鉆空子”,克扣送往九峰山能變廢為寶的建筑垃圾,分揀倒賣賺取利潤。
浦口區綜合行政執法第一大隊大隊長陳浩介紹,該大隊渣土中隊負責建筑垃圾運輸監管等工作,但人手有限,整天盯著中轉站不太現實。他們只能多次派隊員夜里明察暗訪,也反復提醒中轉站負責人必須只做中轉工作。為此,浦口區城管局建議九峰山垃圾處置中心走到前端——去正在裝修的小區宣傳,或者直接簽約固定的五小車企業收集、運輸裝修垃圾。
浦口區星甸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守兵建議,南京市級層面應加大對裝修垃圾處置的政策扶持和指導力度,從源頭遏制裝修垃圾偷倒亂倒等違規現象。垃圾收運處理全過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南京市每處理一噸垃圾財政補貼75元,但建筑垃圾處理沒有類似的補貼政策。“建議由城建部門牽頭啟動統籌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工作。房產部門加強對小區物業源頭管理和信用考核,減少小區裝修垃圾末端偷倒亂倒。房產部門以及各街場 (園區)物業管理部門,應督促小區物業加強前端源頭收集管理,征收、拆違等負責單位盡量做到源頭減量。”
“對建筑垃圾源頭監管、處置等違法違規情況,南京市尚未出臺相關明確的保障、執法等法律文件,建議市級或相關層面加快立法啟動程序。”張守兵還建議,由發改、城建等部門牽頭研究、建立有利于扶持裝修垃圾治理產業化的優惠政策,加強激勵機制,如從事裝修垃圾分揀處置的企業可減免稅收,給予免費分揀企業一定政府補貼,讓分揀、處置企業有積極性參與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全過程。
南京市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發展中心主任李林表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產品應用場景其實很多。九峰山建筑資源中心目前產品比較單一,主要是磚類,現在大項目用磚很少了。前不久由市建委組織編制的《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產品應用技術導則》已正式實施,為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科學參照。下一步南京將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產品與綠色低碳建材結合一起推廣,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據介紹,北京環球影城建設過程中就曾將早些年埋于該項目地塊的270萬方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就地資源化,直接用于場地內的土方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