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至池州鐵路(合池鐵路)—— 它終于要開建了!這條高鐵不僅是合肥人去九華山的 “快捷通道”,更將徹底重塑皖中到皖南的交通版圖,沿線居民的出行方式要大變樣啦!同時,其建設也將為砂石行業帶來顯著機遇。

先劃重點:這條高鐵有多 “硬核”?
北起合肥西站,南至九華山站,全長約200公里(其中新建線路117公里,巧妙利用既有合安高鐵82.5公里,既省錢又提速)。線路途經合肥、銅陵、池州三市,總投資213.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砂石協會統計,每公里高鐵砂石骨料的用量為5.6萬噸 - 8.64萬噸,合池高鐵將帶動約1000萬噸砂石需求,這無疑為砂石骨料行業注入了一劑 “強心針”。此工程堪稱 “橋隧狂魔”—— 橋隧比高達88%,相當于每100公里就有88公里是橋梁或隧道,而橋梁和隧道建設對砂石骨料的需求巨大,高品質的砂石骨料是保障工程質量的關鍵基礎材料。
具體來說:
橋梁:34座大中橋,總長超95公里(最長橋梁超10公里);橋梁建設中,大量的混凝土澆筑需要優質的砂石骨料,從基礎建設到橋梁架構搭建,砂石骨料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至關重要。
隧道:11條隧道,總長8公里多;隧道施工過程中的襯砌等環節同樣離不開砂石骨料,其用量隨著隧道長度和規模的增加而攀升。
車站:新建樅陽站、池州東站,利用現有廬江西站、九華山站。車站建設涉及到大面積的地面硬化、建筑結構體建設等,對砂石骨料的需求也不容小覷。
技術參數也超給力:設計時速250公里(山區修高鐵這個速度已屬頂尖),采用雙線設計、自動控制系統等 “高鐵頂配”,最小發車間隔僅3分鐘,堪比地鐵頻次。最大坡度達25‰(每1000米爬升25 米),爬坡能力杠杠的。
工期已定:計劃2025年9月開工,2029年3月建成,總工期42個月。目前招標已啟動,分5個標段(3個站前工程、1個四電工程、1個監理標段),進度條拉滿!在這42 個月的建設周期內,砂石骨料需要持續穩定供應,從前期的工程準備階段,到施工高峰期,不同施工環節對砂石骨料的品種、規格等有著多樣化需求。

這條高鐵,到底能帶來哪些 “真香” 變化?
去九華山更省心:合肥到九華山將實現高鐵直達,告別 “開車累、轉車暈” 的煩惱,周末說走就走!
沿線城市要 “火”:樅陽、池州東等新建站周邊,房價、旅游、經濟可能迎來一波增長(尤其是樅陽,終于通高鐵了!)。而城市建設的發展,房地產、旅游配套設施等建設,也將進一步帶動砂石骨料的需求。
合肥都市圈再擴容:合肥與銅陵、池州的聯系更緊密,通勤、商務更方便,皖南徹底融入合肥 “1 小時生活圈”。區域聯系的加強,城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互動也會增多,砂石骨料作為基礎建材,市場空間廣闊。
旅游線路更 “絲滑”:九華山、樅陽浮山、池州平天湖等景點串聯,皖南旅游直接 “升級” 為高鐵版 “說走就走的旅行”。旅游開發帶來的酒店、民宿、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離不開砂石骨料。
你可能關心的 “為什么”?答案來了!
為啥時速250公里:皖南山區地形復雜,250公里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修350公里成本太高,且實際需求足夠)。
為啥用既有線路:直接利用合安高鐵段,省成本、搶進度,聰明!
橋隧比 88% 啥概念:相當于100公里鐵路,88公里是橋或隧道,工程難度堪稱 “地獄級”!如此高的橋隧比意味著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對砂石骨料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都極為嚴格。
為啥設樅陽站:樅陽是人口大縣,長期缺鐵路,設站后當地出行直接 “開掛”。人口大縣的發展潛力巨大,后續的城市建設等方面對砂石骨料的需求也會逐步釋放。

更值得期待的是:合池鐵路將與池黃高鐵(池州到黃山)銜接,形成合肥直達黃山的快速通道!想象一下:早上在合肥喝碗湯,中午到九華山拜佛,下午就能到黃山看日落,這 “高鐵生活” 不要太爽!
寫在最后:合池鐵路的開工,不僅是安徽高鐵網的 “關鍵拼圖”,更是一條經濟線、旅游線、民生線。四年后,當我們坐上這趟高鐵,一定會感嘆:“基建狂魔” 又一次用實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砂石骨料行業也將在這場建設熱潮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助力區域經濟騰飛。